第三百五十八章 小国耶泽尔察-第2/3页





    不过,这也只能想一想而已,霍维尔对国际形势把握得还是很准的。

    卡科日亚非常低调,几乎与世隔绝,听说过这个国家的人非常少,国家知名度不高,不若迪拜那类终日见诸媒体的小国。但卡科日亚毕竟是主权独立国家,这是获得各国承认的,在联合国也有席位。

    耶泽尔察本来就没有获得任何一个国家的承认,如果这个时候对卡科日亚发动侵略战争,必然招致全世界的一致制裁,欧盟会直接出兵干涉也说不定。

    就算霍维尔真的侵略卡科日亚,这块地也根本就占不住,最后甚至还可能会把自己的耶泽尔察搞没了。

    等到阿米莉亚登基,霍维尔突然想到一件事,这位公主,当然今天应该说女王,至今还未婚配。

    一个女人,哪怕是女强人,不管是女王、女总统还是女经理,最终都是要嫁人的。

    如果卡科日亚前任国王和王后仍在人世,肯定要操办选婿事宜,父母如今不在了,自然没人给女儿张罗。

    至今为止,霍维尔没听说阿米莉亚有未婚夫,连男朋友都没有,甚至从来都没谈过恋爱。

    邻家有女初长成,邻家大哥性|冲动。

    于是霍维尔派人带着礼物和国书,去卡科日亚提亲了。

    用苍浩家乡一句俗话形容,这个霍维尔还真是做梦想屁吃。

    阿米莉亚要地位有地位、要颜值有颜值,要钱有钱,可以说要什么就有什么,是一个接近完美的女人。

    霍维尔年过半百,年轻的时候倒也是个帅小伙,奈何如今岁数都可以给阿米莉亚当爹了。

    而且他只是穷山沟里的山大王,跟阿米莉亚这个全球承认的女王,在身份上也不般配。

    不过,霍维尔是有依仗的,而所仗正是耶泽尔察的民风,卡科日亚人一直以来都非常忌惮耶泽尔察人,卡科日亚政府对耶泽尔察这个国家也是提心吊胆。

    卡科日亚在内战爆发前,全国有限的军力过半部署在耶泽尔察边境,防范大批耶泽尔察难民偷渡入境,更是防范霍维尔轻举妄动。

    耶泽尔察虽然穷,军队还是很善战的,霍维尔觉得凭借自己的实力,怎么说卡科日亚也得认真考虑自己的提议。

    谁成想,阿米莉亚见到霍维尔的使者之后,直接把国书丢到了使者的脸上,还用标准的中文说了一句:“思想有多远就让他滚多远!”

    随后,阿米莉亚让人把使者连同礼物,全部弄上车,开到两国边境然后丢下。

    霍韦尔的使者不通中文,但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回去面见霍维尔之后,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最后竟然还一字不差复述了阿米莉亚的这句中文。

    霍维尔当然不懂中文,想要知道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马上遍搜全国,结果还真找到一个懂中文的人。

    稍微了解点历史就知道,阿尔巴尼亚在历史上曾经跟华夏有着极其友好的关系,这种友好关系的主要内容是,阿尔巴尼亚隔三差五就跑到华夏要这要那,从军事装备、厂房设备到农贸产品,只要是能搬得动的就全都要。

    啥人有啥命,这种不要脸的国际流氓,还真就碰上了傻透腔的国际活雷锋。

    那些年,华夏搞东搞西一通乱搞,搞到最后在国际上没几个朋友,好不容易有了阿尔巴尼亚这个朋友,就拼命巴结讨好稳固友谊。

    只要阿尔巴尼亚同志有需要,华夏百姓就算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也要给人家送过去。

    说起来,阿尔巴尼亚又穷又落后又偏僻,既没什么自然资源,战略位置也不重要,这种友谊纯属于无效社交。

    后来华夏也想明白了,为什么不把这些资源省下来,结交更有用的朋友呢,于是两国关系就迅速变冷。

    在华夏,四十岁以上的人对“阿尔巴尼亚”这五个字特别有亲切感,但四十岁以下的人对这个国家却茫然无知,就是这段特殊历史造成的。

    也正因为有这段特殊历史,耶泽尔察才有了学过中文的人,如实把这句话翻译给了霍维尔。

    然后就是霍维尔被气坏了,先是枪毙了这个诚实的翻译,然后决定武力报复卡科日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