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一章 望之颇似人君-第2/3页



孙太后从头到尾甚至都没察觉到,皇帝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这个案子办得这么快甚至不用卢忠去调查,是因为一直在皇帝的掌控之下。

这孙太后,到底是知道庶孽皇帝的脾气,要是她真的作妖,皇帝真的敢杀人,所以孙太后不敢折腾什么幺蛾子。

当别人指责你要造反的时候,你最好有造反的实力,这样一来,便没有人指责你造反了。

闲来无事,下了一手闲棋,能成便成,不能成也不是什么大事。

朱祁钰批阅着奏疏,今夏黄河沿岸暴雨洪灾,这汴梁段的堤坝险些决口,工部尚书石溥还在的时候,修的堤坝经受住了百年洪灾的考验,黄河这条浊龙,在景泰年间到底是没能逞凶。

工部奏闻请银检修沿河堤坝,而刚刚进京,在石景厂排险的工部左侍郎年富主动请缨前往督办,年富办完这趟差,再回京便是工部尚书了。

襄王朱瞻墡上奏言王化鞑靼之近况,羊毛、贡市、编民齐户、牧场划分、官道驿路、设立官厂、官铺等等一整套的王化组合拳打下去,这草原终于安静了不少。在奏疏中,朱瞻墡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心,北元汗廷一分为三,鞑靼、兀良哈、瓦刺,其中不乏反对大明王化的顽固分子,这些人的去向值得担忧。

阿刺知院的谋叛,虽然让大明解决掉了一部分的顽固分子,但是草原那么大,不服者众,这些人去了哪里?

朱祁钰看向了堪舆图,他知道这些顽固派去了哪里,都跑去了辽东。

范广几次奏疏,都对辽东建州女直表示了担忧大明的墩台远侯也在对奴儿干都司进行地毯式的侦查。

大明过了战争的间歇期,下一个用兵的地方就是辽东,董山和李满住,胆敢在正统十四年后不服王化,悍然作乱,劫掠大明辽东都司,朱祁钰从没忘记过,只是之前时机不到,现在建奴女真的实力正在快速增长,朱祁钰倒是好奇,建奴们面对巅峰期的大明,到底鹿死谁手。

交趾十三府,浚国公府同时奏禀,今年交趾产粮大丰收,朱祁钰批复交趾诸官应当以稽为决,真切的到田里看一看,确定农庄法的具体规模,人数,懒汉等问题,切实的、实际的奏禀,而不是表功,好大喜功。

朱祁钰的措辞极为严厉,结结实实的训诫,因为交趾诸官的奏禀并没有实事求是,而是虚报、瞒报、谎报以换取晋升之路,一旦谄媚幸进,大明两京一十八省必然蔚然成风。

浙江、江苏、凤阳、应天府、松江府巡抚联名上奏,向鸡笼岛迁民以图长治,鸡笼岛经过流放犯的数次开发,已经初步有了生存空间,现在到了摘桃子的时候,三省两府已经迫不及待了。

年富在湖广搞出的抢人大战,三省两府没一点办法,这往鸡笼岛迁民,宁愿送去鸡笼岛也不要给湖广

凭白占了便宜去。

朱祁钰翻看了文渊阁诸学士的黄贴,又看了于谦的批注,朱批了这份奏疏,这代表着,鸡笼岛不再是流放之地,陕西都指挥刘靖的家眷是最后一批流放至鸡笼岛的家眷了。

一个小黄门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气喘吁吁的说道:

朱祁钰猛地站了起来,厉声说道;

小黄门喘着粗气终于把话说完整了,不是朱瞻墡出了什么事儿,是朱瞻墡那个在王府外养外室和室外子的长子朱祁镛,死在了女人的肚皮上。

兴安一甩袖子,厉声斥责道:

朱祁钰这才坐稳说道:

这其实也不能怪朱祁镛不知节制,这襄王府现在比那盘丝洞都可怕。

倭国来的花魁、朝鲜来的高丽姬、交趾送来的骊珠姬、草原送来的海拉尔甚至还有从奥斯曼王国送来的公主,都送进了襄王府,五湖四海的美女齐聚一堂,争奇斗艳,那场面,想想都可怕。

朱瞻墡又不在京师,这些都被朱祁镛享用了,本来朱祁镛就有些急色,再看着这么多红粉骷髅,可不就突然出事了吗?

很快卢忠就带着北镇抚司的仵作到了襄王府,没过多久,卢忠就面色复杂的回到了御书房,俯首禀报道:

朱祁钰拿过来了仵作验尸写的文书,看了片刻,只能摇头说道:

兴安犹豫了下问道,关乎到了宗室亲亲之谊,兴安当然要请示。

朱祁钰摇头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