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四章 太阳照常升起的安心-第2/3页



吏部可以养几个孙毓这样的人,孙毓可以养上百个推官为数万个魏景阳这类的山匪充当后台,出了事,直接平叛剿灭,把乱七八糟的事儿,都扣在这数万个魏景阳身上就可以了。

民乱真的是民乱吗?

福建百万之众民乱、戥头案,都是这个道理。

王复收起了塘报,开始了处置康国国事。

南下的帖木儿王国派遣了使者,希望可以和康国重修于好,承诺永不北上,并且非常坦率的说,北上没那个实力,南边的贤豆人,非常容于统治,南下之后就像回家了一样,使者带了一堆的礼物,这些礼物丰厚,让人瞠目结舌,显然,卜撒因南下后,海阔天空。

贤豆人,就是天竺人,这是一种蔑称,对天竺人矮小如同豆子一样身形的蔑称。

王复不吝赞美之词,恢复了帖木儿王国的邦交,而奥斯曼王国的态度非常有趣,法提赫对康国那肯定是除之而后快,康国本身的实力,并不是奥斯曼王国的对手,可是康国的背后是大明法提赫投鼠忌器,只能和康国往来不断,维持着表面和睦。

二月天里,对康国而言最重要的事儿是春耕。

王复在康国的威信极高,因为自从王复主理政务以来,康国这个冬天,奇迹般的没有大规模的冻死人,在这之前,康国的部族,整个部族整个部族在冬天的白毛风里消失的无影无踪,那是家常便饭。

王复走到哪里,都是跪在地上,不停念叨着天悯福安的康国人,王复在他们心目中,就是人间行走的神使。

伯颜帖木儿反复斟酌后,来到了兰宫寝宫,找到了也先。

伯颜帖木儿一脸为难的说道,他手里拿的压根不是咨政院所出议帖,伯颜帖木儿一直以为也先已经看不清楚字了,所以才随便拿

了一个题本糊弄。

也先也不揭穿,略显无奈的说道:

伯颜帖木儿低声说道:

伯颜帖木儿把康国公公世子入明的事儿,从头到尾没有任何遗漏的分说了一遍,这刚说完,也先就举起了拐杖砸在了伯颜帖木儿的腿窝上,这一下并不是很重。

也先顿着手中的手杖说道:

也先站了起来说道:

伯颜帖木儿擦了擦额头的冷汗,也先这哪里有老糊涂的样子,他赶忙俯首说道:

也先拄着拐杖从天井向着寝宫而去,也先是个聪明人,这康国的肉食者里,谁都能够被替代,包括他这个大石,唯独王复无可替代。

也先在兰宫里不视事,也是不想和王复的矛盾激化到不可开交的地步,因为闹到那个地步,也先在兰宫如此奢靡的日子,也就不复存在了。

以前的瓦刺很穷很穷,稽戾王在迤北时,瓦刺人连供养一个皇帝的资财都没有,现在,也先的日子是他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奢靡。

就这兰宫内外,无论走到哪里都有美人,悉心照料。

也先真的很想很想西进,重振大元荣光,可是没有人支持,他又怎么西进呢?

反对西进的是康国公、咨政大夫王复吗?也先清楚的知道不是。

因为王复是个重信守诺之人,君子一诺,重若千斤,王复既然答应了,就一定会去做,反对的是和他一样堕落的伯颜帖木儿、和硕、隔干台吉。

这么些年,唯一没有忘记初心的反而是墩台远侯的王复,这是个莫大的讽刺。

如同蓝宝石一样晶莹剔透的天空万里无云,阳光照耀下的康宫熠熠生辉,几乎整个撒马尔罕的人都能看到康宫的闪耀,看到穹顶的闪耀,会生出一种太阳照常升起的安心。

咨政大院的圆顶咨政大厅里,传来了阵阵的吵闹声。

一个咨政大臣面红耳赤的大声喊着,他对着王复大声的说道:「康国公,您不能离开康国,若是康国公前往大明,大明皇帝扣押了康国公,那康国怎么

办呢?」

王复提了一个康国上下都无法接受的议题,他要亲自前往大明,和大明修睦边安,这么做,堂而皇之的理由是为了康国西进,主要原因是王复想回家看看。

但是这个提议,遭到了咨政院咨政大臣们的全票反对。

伯颜帖木儿站起来说道:

王复看着空无一人的左厅和大礼堂,只能摇了摇头,拿起了手中的小锤,轻轻的敲在了铜鼎之上,此时此刻的王复,深刻的理解到了作法自毙这个成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