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二章 哄抬粮价者,杀无赦-第3/4页





    遮奢豪户们的笔杆子们,自然不肯气弱,各种歪理带着风向,一时间这两股风力,颇有些针锋相对。

    最后是皇帝一封圣旨至松江府,这件事才算是落下了帷幕。

    皇帝的圣旨里怒气冲天,大发雷霆,要求松江巡抚、应天巡抚,联合江苏、浙江、凤阳巡抚,各知府、知县衙门,严查郡县安南之战中,囤货居奇商贾之家,重惩不宥,但凡是哄抬粮价者,杀无

    赦。

    大明皇帝朱祁钰的诏书里,从来没有杀无赦这种词,这种不分青红皂白一刀切的词语,是当今皇帝的禁忌,向来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皇帝,用出了这等词语,可见皇帝,这次是动了真怒。

    这一下子,笔杆子们立刻哑了火,他们背后的那些金主们,怕是躲不过这一劫了。

    李宾言想起了当年,正统十四年十月末,大明京师之战大明大胜瓦刺,京师人人欢欣鼓舞之时,庆幸大明还有于少保,还有陛下。

    大明皇帝主持朝议,除了恩赏,便是处斩了一批从八月到十月哄抬粮价、囤货居奇的商贾,并且在奉天殿内,以女干商二字称之。(八十章)

    在京师之战中,陛下就曾经明言:战时囤货居奇、哄抬粮价、以空卖空、敛财敛地,导致民不聊生的人,不配活着,倒卖粮食的女干商,立刻斩首示众!朕要求,立刻,马上!

    大明皇帝朱祁钰其实是个很好说话的人,你要是炒其他东西,皇帝也不惜的管,市场规律,愿赌服输,比如当初南衙有些人炒煤最后被煤山给埋了,大皇帝也是好说好商量,三番五次下诏,这个财不能发,他会出手。

    但是炒粮食不行,不行就是不行,没得商量。

    「这宋氏还了钱,还有这等事儿?这宋氏剩下那些人不闹腾,把事情闹得这么大,惊动了陛下,还能惹出这等天塌地陷的祸事儿?」李宾言看着装在锦盒里的圣旨,只能摇头。

    「李巡抚真是料事如神。」陈宗卿心服口服,事情的发展一如李宾言的预期。

    李宾言却摇了摇头说道:「若是知道陛下如此盛怒,我决计把宋氏都抓干净,陛下是性情中人,下的诏书都这等措辞,可见陛下的怒气之盛,陛下生气会跟自己置气,气到了陛下是臣子不应当,失了恭顺之心。」

    李宾言并没有预料到会气到陛下,若是预料到,他万万不会让这样的事儿发生,十多年前的事儿了,李宾言也是收到了诏书才想起陛下对哄抬粮价的商贾是何等的愤怒。

    胡濙曾经跟李宾言说为官之道第一要,便是要有恭顺之心,李宾言谨记于心。

    「事已至此,就只能想办法让陛下消消气了。」李宾言浑身气势一变,又变成了那个人人都怕的酷吏模样,陛下下了旨,让他督办此案,他自然要办,而且要办的陛下心气儿顺了才行。

    这案子办了一月有余,终究是将一份名单呈送到了京师,所有案犯都会押解京师,入刑部大牢,最后由三司共审,做出处置,陛下说杀无赦,那也要讲流程,死刑三复奏,那也要层层过关。

    这案子之所以办了一个月就办妥了,归根到底是大船到港,粮价虽然有短暂的波动,但并没有造成社会性的危害,倒是这炒粮的势要豪右,赔了个底朝天。

    真正造成一定影响的一共有四个县,包括了吴塔在内,名单很短,一共就四家,这四家也在因为欠宝源局不肯还钱被抄家的名录之上。

    李宾言办这个案子,还专门去了封书信到应天府,因为这里面有一家,背后似乎是是魏国公徐承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