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第2/5页





    朱祁玉连连摆手说道:“不不不,于少保此大谬!”

    “稽戾王的正统之宝,都被孙继宗给偷了一枚出去,谁知道那祥瑞玉玺有没有被人给偷了去卖钱!”

    “啊?…哈哈哈。”于谦的表情由惊讶到会心一笑,再到长笑不已。

    整个泰山南天门观景台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当年南衙僭朝造反,孙忠和孙继宗居然拿出一枚正统之宝,号称要为皇帝报仇清君侧,而且经过有司鉴定,那枚正统之宝居然是真的!

    在正统年间,发生什么事,都不算是稀奇古怪。

    于谦继续解释道:“胡尚书之所以能够说服文皇帝,放弃这祥瑞戏码,而文皇帝认为胡尚书在理的原因,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八个字,政斯之物,于义未当。”

    “胡尚书还对文皇帝说:秦传国玉玺消失已经很久了,今天和宋朝时、元朝时所得的玉玺,应当都是后世照着秦朝玉玺打造故意假冒的.”

    “天下人巧争力取这假货,觉得得到了这所谓的玉玺,就证明了受命于天。”

    “可是受命于天本身,就不是受命于一块石头上、玉玺上,而是受命给德行啊。”

    “所以宋元皇帝,求不到受命于天的玉玺,就命人彷造,得到之后,君臣喜形于色,昭告天下,夸夸其谈,却不知道他们这么做,却是贻笑千古,让人嗤笑。”

    朱祁玉认真的品味了下胡濙劝谏的这段逻辑,不得不佩服。

    胡濙不愧是礼部尚书!

    他的逻辑很完整,而且还极度的政治正确,顺便拍马屁把朱棣拍的头晕眼花。

    这胡尚书,是个拍马屁的高手。

    师爷之名,实至名归。

    并且胡濙不会在劝谏过程中,让朱棣感到任何的羞辱和不适应,因为朱棣先同意了不搞献宝玺祥瑞的把戏,胡濙才用宋元得传国玉玺贻笑千古,来衬托朱棣的英明。

    朱祁玉恍然间发现,胡濙历来劝谏,也是如此。

    他看了一眼于谦,更加肯定于谦也是高手。

    于谦和陈循的职责是一致的,都是劝皇帝仁恕之道,皇帝手刃兄长,杀亲王、诛驸马都尉,暴戾之名四海传扬。

    但是于谦从来不跟陈循那样,整日里抱着四书五经,跟唱催眠曲一样念叨,而是在不经意间,将他对国家之制的理解,讲的十分通透。

    政斯之物,于义未当。

    受命于天,受命以德。

    这就是于谦说这么多的核心理念。

    作为一个大明皇帝,应该确切的知道大明的法统,不是天授、不是天人感应、不是谶纬、不是玉玺、不是封禅,不是这些政治神话让大明长治久安。

    而在于德。

    封禅、五德、谶纬、天人感应的政治神圣性的褪色,也是皇权愈发集中的体现。

    于谦的表情变得非常奇怪,一副要讲又不想讲的说道:“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统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由不正与不一,然后正统之论作。”

    “若是稽戾王能够明白这正统二字任何一个字,也不至于置天下于危亡了。”

    于谦对正统二字的理解极深,这是他对大明的热爱,他爱的深沉,所以他理解的透彻。

    这番话,他其实对稽戾王说过,可是稽戾王所作所为,实在是让人啼笑不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