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劳动使人自由,工作赋予人权-第2/4页



  大明在草原放钱,银币、景泰通宝,如同海啸一样涌入了整个草原,草原上的鞑靼王们,把牛羊换成了这些精美的货币,而不是茶铁盐等生活所必须的用品。

  脱脱不花作为鞑靼人的可汗,终于撑不住了,想进大明朝贡。

  当初脱脱不花可是要大明皇帝到北古口外商量会盟之事。

  当时大明正值多事之秋,朱祁钰不想惹麻烦,鞑靼人的大军就在城外,朱祁钰下旨让杨洪放脱脱不花撤军,杨洪和杨俊带着人前往清风店,阻击向紫荆关逃亡的瓦剌人。

  现如今,脱脱不花主动入朝朝贡。

  朱祁钰想了想问道:“再晾三年,再同意他的入关朝贡的请求。”

  你想入贡,就让你入贡?

  朱祁钰的聚贤阁御书房,可是放着一块灵牌,那是土木堡丧乱,大明为此阵亡军士的令牌,也是朱祁钰内心一条无法抚平的沟壑。

  他时刻铭记着当初的围城之耻辱,他看着大明的新兵蛋子,在百姓高歌红巾歌的歌声中,出城作战,他看着于谦、石亨等人,亲自带兵冲锋,下马死战。

  他如同一个乌龟一样待在大明军卒和臣子组成的龟壳之中,最终在稽戾王当攻城先锋的时候,终于忍不住,亲自带人抢了稽戾王的龙旗大纛。

  他记得当初的耻辱,所以他要再等一等。

  “三年?”金濂瞪大了眼睛,惊讶至极的问道。

  草原的财经制度已经全面崩溃,百姓困苦不堪,边人犹怜。

  一个鞑靼的女子,甚至半袋米就可以娶到,假如肯加半袋盐,那就会死心塌地。

  用牛皮袋煮白肉,就是现在草原真实的写照。

  陛下实在是太狠了。

  再等三年,这样的惨剧还要再发生三年。

  人间炼狱。

  于谦左右看了看,立刻开口说道:“臣以为可以再等等也无妨,三年不算多,五年不算少,哪怕是就这么继续等下去,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也未尝不可。”

  “眼下的有很多从鞑靼逃难的百姓,入了大明集宁、河套地区的农庄法,如果眼下就结束夜不收在草原放火,和停止贡市的银币放水,就得安抚这些人。”

  “其次,熬鹰摔打的还不够,今日大明强盛,彼之恭顺,他日大明衰亡,彼之盗寇,现在答应脱脱不花入朝朝贡,日后必有大祸。”

  “为两族长久之大计,再无刀兵相向之时,更应该等一等。”

  于谦是文官执掌牛耳者,是武功勋臣的文安侯,也是大明勋官的代言人。

  他的态度,就是京营的态度。

  一向劝陛下仁恕之道的于谦依旧是走的大仁的路。

  如果此时大明心软,等到鞑靼人恢复了体力,大明走入秋冬之序,就会再起波澜。

  天底下最大的危害,不是天灾,而是兵祸,铁蹄南下,生灵涂炭,百姓颠沛流离,客死他乡,冻死路旁,礼崩乐坏之时,群寇并起,民生凋零。

  为了防止再起刀兵,再等一等,再让鞑靼人长长记性,防止兵祸,就是大仁。

  如何防止兵祸?敌人虚弱到走不动的时候,就可以防止兵祸了。

  “那就再等一等吧。”胡濙想了想,认同了于谦的话。

  他本来的打算是鸿胪寺和鞑靼王脱脱不花谈判,给官恩封,大明在鞑靼的草场建立无数个性质和官厂一样,直属于朝廷的官营牧场。

  这些官营牧场,就是大明埋在鞑靼诸部的钉子。

  于谦和陛下都认为可以等一等,胡濙也没有反对,现在开始谈判,陛下能留下一个仁义之名,陛下既然不肯要这个善名,他才不会在这个无用的方向努力。

  胡濙拿起了自己的老本行,笑着说道:“陛下一视同仁,大明用银币,鞑靼部也用银币;大明用景泰通宝,鞑靼部也用景泰通宝;陛下作为圣天子,四海一统之大君,这是陛下的宽仁。”

  陛下是宽仁的,陛下是慈爱的,陛下不会有错。

  李宾言等人看着胡濙目瞪口呆,大家都是大明白,大明在草原的经济政策,把草原折腾成什么样了,这也是一视同仁的宽仁吗?

  但是,胡尚书说的好有道理,无法反驳。

  跟礼部尚书讨论礼法,是自取屈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