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厂-第2/3页



  桐油不过冬,只要上冻就变质,不密封就变质,受热也变质,日晒也变质,是一种不太稳定的农林产物,榨取了桐油如何保存,一直是困扰桐油产业扩大的因素。

  “为大明效力,为陛下尽忠。”雷俊泰赶忙说道。

  他万万没想到李宾言对他的桐油保存方法居然有这么高的评价,居然价值一块头功牌。

  其实雷俊泰万万没想到,李宾言想要报的是奇功牌。

  在当下大明,能将桐油的保存时间从不到一年,延长到三至五年,对桐油产业的扩大,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这种保存时间的延长,足以让桐油从贵州运到辽东了,可以让大明疆域的任何地方,都能用上桐油,大大的扩大的市场的范围。

  雷俊泰带着李宾言反复的介绍着桐油的保存与管理,除了秘方之外,就是关于桐油的管理,这方面雷俊泰带来了一整套的方案。

  雷俊泰说的极为详细,甚至有些迫不及待。

  李宾言有些奇怪的问道:“你为何如此的急切?”

  “雷某害怕此时不说,日后没得说了。”雷俊泰略微有些焦躁的说道。

  “有人威胁你了吗?”李宾言立刻闻到了一丝不对劲儿。

  要知道止投献在南衙的风力依旧十分的强劲,雷俊泰这种经纪,投效朝廷,那自然会有人威胁。

  雷俊泰犹豫了下说道:“是,我今早出门的时候,有人在我家门前下了血书,说我一旦投效,就让我全家遭殃。”

  “为何不早说?”李宾言眉头拧成了疙瘩。

  雷俊泰收到了血书,居然…还是按时进了造船厂。

  雷俊泰只是摇了摇头,带着李宾言来到了另外一个工坊,笑着说道:“李巡抚,雷某还有一个秘诀,乃是蒸房浸油法,十分好用。”

  事无巨细。

  雷俊泰将其中细节讲的明明白白,船板涂油之后,放入蒸房之中,蒸腾两个时辰,然后晾晒,船板的一寸之内也会油结,保护船板的能力,更上一层。

  “如此便无憾了。”雷俊泰将一本书递给了李宾言俯首说道。

  这本书是他写的桐油的方法,他的身份是经纪,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工匠,甚至他工匠成分大于了经纪成分。

  这年头的大掌柜,都是掌握着一两手的绝活,所以李高全得知雷俊泰离他而去,才会那么的愤怒。

  李宾言将书小心的收好,看着雷俊泰的表情思索了片刻问道:“帮工指挥,是不是没有了解咱们造船厂的待遇啊?”

  “咱们船厂有专门的雇工官舍,可以居住。”

  雷俊泰的语气,始终抱着一种壮士赴死的心态,跟交待遗言的一样,让李宾言有些迷糊。

  李宾言怎么都想不明白,在三万京军的保护下的造船厂,雷俊泰哪来的这种情绪。

  李宾言思前想后,可能雷俊泰并不太了解大明官厂的待遇,才会有这个疑问。

  这不奇怪,密州市舶司的一成税,给银免四分,税只有六分,在很长时间内,在南衙都没人知晓。

  直到大军进了南衙,宣传开来,两浙、两淮、两江的海商们,才恍然大悟,朝廷的税赋比海盗低得多!

  附逆作乱,还被陛下收了三次税!

  时至今日,宁波市舶司,依旧没有海税给银蠲免的待遇。

  雷俊泰愣愣的问道:“还有官舍啊?”

  “条件很不错,我带你去看看,了结你心中的顾虑。”李宾言带着雷俊泰来到了松江造船厂的官舍。

  官舍围十里有余,一座座庭院坐落其间,来往工匠极多。

  “这最外面是两丈高的城墙,砖石墙,内有官舍两万三千户,所有的造船厂的工匠都住在这里。”李宾言勒马,看着这座名为宝山城。

  这是一座城池,就像是德胜门外、东直门外、西直门外的土城一样,城池围十里,可以容纳十万余人起居。

  其中营建了超过两万三千户的官舍,这些院落分布在二十七个坊内。

  李宾言在城门口,在京军手中点检了信牌说道:“这城内不设宵禁,但也不是随便进入的,出入城门,会严查信牌。”

  “等闲是混不进去的。”

  雷俊泰呆滞的看着这座城池,他的确是没有了解待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