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达则兼济天下的快乐-第2/4页





    好在朝廷虽然发生了很多不愉快,但是陛下似乎忘记了他这个稽戾王铁杆党羽,让他安心在河套治水。

    徐有贞擅长理政,但是他不擅长政斗,在政斗这件事上,和胡濙这种老狐狸相比,他差了两个于少保。

    他在百忙之中,抽空见了一下来自大秦国的使臣。

    他没有穿朝服,更没有穿官服,而是穿的常服,一个夹袄,一个棉裤,一双普通的棉鞋,颇为破败。

    因为他见完了两个使臣,就要去靖虏府段的黄河,视察黄河结冰情况。

    之后要去胜州厂见总办蒯祥,安排今冬的煤炭供应问题,走西口的百姓安置问题,以及处理鞑靼投效的人。

    天气,越来越冷了,黄河结冰比去年早了三天,这三天时间,让徐有贞忧心忡忡。

    别看只有三天的时间,这代表天象有异。

    不种地的时候,徐有贞不明白,为什么历代会对历法那十天半个月,甚至一天的时间斤斤计较。

    但是自从在张秋治水之后,他就发现,一天,就代表着百姓一年的利润。

    这个解释起来,并不复杂。

    种地并不是一个回报很丰厚的事儿,无论是夏收还是秋收,都是抢收。

    一旦天象有变,夏收大雨,秋收霜降,晚收一天,一年就白忙活了。

    粮食烂在地里,是什么感觉?

    徐有贞经历了一次,那种感觉就是揪心。

    就如同有个人把他的心攥住,用力的攥了一下!

    如果历法不准确,会导致这种天灾变成人祸,亿兆百姓种地,却是一年的收成利润全无,如何不揪心?

    好在徐有贞学会了陛下的绝学,料敌从宽。

    一旦开始抢收,男女老少齐上阵,争取在天变之前,把粮食收进粮库之中。

    学会了陛下的料敌从宽,就不会反对陛下。

    学不会陛下的料敌从宽,和陛下斗,必输无疑。

    这是个逻辑怪圈。

    徐有贞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他是南人,不耐寒,所以一到冬天,脸颊就冻得通红,因为忙不修边幅,所以看起来有点邋遢。

    埃莱娜的神情极为怪异,她面前的这是个封疆大吏,是皇明六世皇帝亲自派出的行省总督。

    但是这个人和她见到的普通大明百姓,几乎没什么区别,衣服并不昂贵,也不是绫罗绸缎。

    但是埃莱娜却感觉徐有贞有一种奇怪的气质。

    眼神里都是精明,说话做事十分的利索,即便是衣服略显寒酸,但是这个人,一点都不寒酸。

    尼古劳兹只能感慨,他们罗马没有这样式的官员。

    事实上,大明在之前,这样的官员其实也不多。

    但是大明的叙事角度和执政理念,发生了调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大思维,是精神内核,是基于社稷为重,君为轻而来。

    一切的执政理念,皆源于这八个字。

    尼古劳兹已经不止一次收到这样的警告,大明不是不欢迎使臣,但是使臣不法,会下地狱。

    大明优先原则,是另外一种叙事。

    尼古劳兹赶忙说道:“我们远来,是带来了友谊,带来了交流,并不打算冒犯大明的律法,让两国交恶,不是我们的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