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咨政院主政-第2/4页





    如果这个散架一样的僭朝倒了。

    南方六省,那必然是彻底陷入混乱之中,哪怕陛下再戡乱有方、再英明神武,也要数年才能彻底平息。

    这是陛下想看到的局面吗?

    显然不是。

    大皇帝到底要什么?这是这些日子,李贤的考虑。

    陛下要的是南方安定,要的是国泰民安,要的是江山社稷!

    不是要一片糜烂,处处都是灾荒饥民,遍地都是枯骨。

    李贤作为人臣,必须要在这种时候,维持住这个僭朝,然后等陛下的京营缓过劲儿来,京师诸事梳理停当之后,陛下亲征平叛。

    李贤发现陛下是对的,陛下曾经论戎政,说过:

    「战争的目的是摧毁敌人的抵抗能力、迫使敌人臣服于自己的意志;美妙而仁慈的想法不切实际、战争不可避免的存在;敌人的作战意志不可估量,以至于敌人实力无法估量等等战争本身的性质,就决定了:战争是一种极其极端、倾尽全力的暴力的行为。」

    「战争,让双方最大限度的使用彼此的力量。」

    现在僭朝完全就是一栋破房子,但是也需要有人踹一脚,才能轰然倒塌,但是这一脚,必须陛下来踹。

    大明是有惨痛教训的。

    当初李景隆两次兵逼北平城,让朱棣不得不回北平,围点打援,攻敌必救,李景隆围点了,但是并未打援。

    李景隆到底是不是燕府的奸细?这个谁都不知道。

    胡濙大概知道,但是胡濙不会说,这涉及到了太宗文皇帝的英明神武。

    平定藩王叛乱,在大明朝,只有亲征,才是解决的唯一途径。

    但是皇嗣幼冲,谁来监国?

    京师之事还待理顺,李贤作为臣子,他就必须想办法,让这个他从心底厌恶的、稀烂的僭朝维持下去,一旦失纲,他李贤罪责难逃。

    做一个有良心的大明臣子,要比丧良心得过且过,难上百倍千倍。

    被刀架着脖子上了造反的车、还得竭尽所能的维持这个僭朝。

    李贤看着终于安静下来的诸王、外戚、勋臣、缙绅的代言人们,忽然想到了个问题,他眉头紧皱的说道:“你们在造反之前,是不是没有考虑过,治国有多难?”

    “也没考虑过,如果治不了,会是何等的人间惨剧?”

    李贤的问话,并无人应答,但显然这就是答案,他们四处联袂造反,压根没想过如何治天下。

    李贤深吸了口气,面色痛苦,良久之后,他才睁开了眼说道:“家务事闹成国事,开心了吗?”

    “今日之南衙,殆哉岌岌乎!”

    “朝廷昏乱于上,黎蛮束胁于外,国民怨谤于下!”

    “如半空之木,复被之霜雪!如久病之夫,益中以沴疠!”

    “举国相视,咸儳然(不庄重)若不可终日。”

    “志弱者,袖手待尽,识简者,铤而走险;”

    “自余忠义之士,亦彷徨歧路,莫审所适。”

    “问当由何道而可以必免于亡,遍国中几罔知所以为对也。”

    李贤开始从现象出发讨论南朝如何避免灭亡,导致失纲。

    李贤叹息的说道:“夫此恶证亦何难解决之与有?今日之恶果,皆因南衙无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