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现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2/3页



  京营出塞必然要回京,但依旧会留下四威团营留守河套地区,三年之后才会回京,教谕组织百姓、剿匪平寇、营建沟渠水利、防止河套复叛,总之四威团营的任务是守住此次作战的胜利果实,不要被人窃取了。

  虽然十二团营都是京营,但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石亨带领的四武团营实力最强,杨俊带领的四勇团营最勇,但是四威团营实力就有些逊色了,而且还调了一部分人前往密州市舶司。

  所以这次任务的殿后,多数都是四威团营在进行。

  朱祁钰对四威团营的实力,还是有些担心的。

  于谦停下了下棋的手,他又输了,实在是苻坚这八十万军,实力太强了,直接将他的谢玄军给碾的稀碎。

  于谦十分认真的说道:“陛下,臣以为,四威团营足以胜任,定不负君恩。”

  “若是瓦剌人胆敢来犯,定让他有去无回!”

  十二团营实力上必然有参差,但是那也是京营方面的比较,放到河套地区,只要刘安和孙镗二人不犯蠢,各御史、州府县乡的国家之制还在,那瓦剌人无论如何也啃不下河套来。

  进攻是在别人主场作战,防御是自己的主场作战。

  河套能算是大明的主场了吗?本来不算的。

  但是谁让瓦剌人配合的好呢?

  瓦剌、渠家三兄弟,在河套地区又是炸毁河堤水渠,又是纵火四处焚毁,更是让人以戡乱之名,四处大屠。

  人心向背定成败,河套地区的百姓们,对瓦剌人已经完全是不分胡汉,全是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了。

  打仗和房中之事,其实别无两样,表现得好,也需要配合的好,才能水到渠成。

  朱祁钰点头说道:“那就让武清侯和杨俊带兵回京吧。”

  “京营回京,也省的一些人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发生误判。”

  于谦犹豫了片刻说道:“陛下,河套地区新辟,理应严刑峻法,对不法之人以严刑,等宵小之徒畏法,再以舒松,蒸然有治平之象。”

  “若是宽纵,必失在于纵,招惹祸殃,必是万民嗟怨。”

  于谦这话说的也是仁恕之道,这不是于谦在劝陛下暴虐,大明从元朝得到的最大的教训就是元以宽纵失天下。

  四威团营在河套地区的重要任务,就是防止河套复叛,大军征伐定胜,若是河套地区复叛,大军再次进剿,可不就是现在掌令官安抚,兴修水利军民鱼水相欢之景了,而是雷霆天怒。

  这和当初朱祁钰下往福建的那道大赦圣旨是一个道理。

  大赦之后,依旧冥顽不明,朱祁钰只能让大军做那谁都不想看到的事儿。

  朱祁钰点头说道:“精忠旌唱曰:甲马丛中立命,刀枪队里为家,杀戮如同戏耍,抢夺便是生涯。”

  “自古贼过如梳,兵过如篦,唯有这岳家军军纪严明,未曾扰民。”

  “若是宽纵,河套复叛,岂止是生灵涂炭?固非朕之所愿,朕体上天好生之心,一视同仁。”

  仁恕之道,从来不是一味的仁善,这一点上于谦劝仁恕也数次提现到了。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句话不是说老天不仁慈,把所有人都当做是草扎的贡品。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公地道,天地看待万物都是一视同仁,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

  一视同仁,亦是仁恕之道。

  只是这仁恕之道,在一些有心人的解读下,慢慢就变成了宽仁、宽纵之道,为己谋私的便利之道。

  陈循讲的仁恕之道,就是车轱辘子话车轱辘的说,念经一般的劝的是宽纵,而非仁恕。

  于谦含笑不语,陛下以承继太祖太宗皇帝遗志,对太祖太宗的仁恕之道,理解颇深,无须他多置喙评断。

  春秋鼎盛的大明皇帝,正在带领大明变得再次伟大。

  于谦依旧尽职尽责的劝仁恕之道,他颇为放松的说道:“陛下,这其实都是料敌从宽,以臣在河套所见所闻,只要大明是要治河套,而非杀鸡取卵,那河套地区的百姓复叛,也很难很难。”

  “他们真的太苦了。”

  于谦说到这里,脸色就是一阵悲怆,那些百姓衣衫褴褛,一无所有,眼巴巴的看着大明军的时候,那种心如死灰,边人怜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