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勃勃生机-第2/3页



  朱祁钰点了点头,农庄法除了京畿直隶、山外九州、福建,并没有在陕西推行,而且是有户籍限制的。

  朱祁钰和柳七又聊了几句,柳七将孩子放到了车上说道:“居京师肯定难处多,是留不住钱的,俺打算攒点钱,等到什么时候,陕西有了农庄法,就回家种地去。”

  朱祁钰继续追问道:“那可曾对现在京师不满的地方?”

  柳七的眼神立刻警惕了起来,气不打一处来的说道:“你们这些大官人,整日里就知道挑陛下的毛病,俺不跟你说,跟你说了,回头你在朝堂上,又嚷嚷陛下,让陛下心烦。”

  柳七架起了车,便向前走去,还说道:“俺走了,不许跟着俺!俺老远就瞧见你们了。”

  大明的朝堂四处漏风,这头刚开完朝议,那头就被传的满大街就是,显然朝堂上大官人们,在民间的风气不是很好,这不意外。

  倒是朱祁钰的名声不错。

  百姓不求别的,能靠着双手活下去,那大明皇帝就是头猪,那也是明君了。

  “诶…”朱祁钰这还没聊几句呢,但是柳七已经走远了。

  朱祁钰边走边说道:“猪肉每斤两分银,牛羊肉每斤一分五厘,大鹅一只银二钱,鸡一只三分四厘,鲜鱼一条五斤重银一钱,糖果一斤银四分,栗子一斤,一分三厘,荔枝则四分八厘。”

  “这些可都不便宜,也就是说,柳七做一月工,连肉都吃不得一次啊,还是太苦了。”

  朱祁钰作为大明的户部尚书,对京师物价了如指掌。

  柳七做一个月的工,才赚四十七斤猪肉,鹅不到五只,要是想吃荔枝之类的东西,那更买不起。

  兴安低声说道:“陛下,不算苦了,俗话说得好,过年才吃一顿饺子,还指不定不是肉馅的。”

  “柳七现在虽然过得清苦,但是远没到活不下去的时候。”

  朱祁钰摇头,继续走着,一边走一边摇头说道:“朕听闻有些豪奢之家,办一次喜丧迎会,就摆出上百席面,旁类不算,即便是这一桌酒菜,至少都得四两银子!倒是大气得很!”

  “四两!柳七得干四个月,还没四两银钱!”

  朱祁钰不是个糊涂人,他知道这天下没有绝对的公平,他至今也从未讲过除了杀人者死以外其他的公平。

  兴安无奈的说道:“陛下,这自然是不正常,酒席的钱,才多少,大头不在吃喝之上,往来应酬的钱,才是大钱。”

  朱祁钰继续向前走着说道:“这不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吗?非朕所愿。”

  兴安叹了口气,杜甫这句诗很好,没什么问题,陛下体察民情,心怀黎民是错的吗?显然不是。

  那必然是有人错了。

  兴安赶忙说道:“可是陛下,也没有出现路有冻死骨,至少东西舍饭寺,不会让人饿死,养济院,也不会让人冻死。”

  “陛下,这事不能急,若非兵仗局铸钱,柳七的营生,绝对好不起来,若非劳保局计酬,这柳七这工钱肯定不如现在。”

  “陛下,慢慢来就是了。”

  “陛下不常说吗?发展一定会有问题,但是也有成果,陛下春秋鼎盛,徐徐图之方为正途。”

  于谦现在离京了,能劝得动陛下的,就就剩兴安了。

  在兴安看来,柳七若是在正统年间,那背上的孩子,决计是活不下去的。

  现在已经很好了。

  至少一切在变好不是?

  这不是陛下的功绩吗?

  朱祁钰当然知道财经事务这东西,两个方面。

  一个是做大蛋糕,一个是分配蛋糕,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如何分好蛋糕,也是一个财经事务的重要课题。

  至少大明在向前走,至少有劳保局,在计酬算工这件事上,已经踏出了第一步。

  改革就像锯木头,有时向前、有时向后,但总的来说是向深发展。

  兴安松了口气,看陛下的脸色,这件事陛下放在了心上,但是并没有急于求成。

  朱祁钰走过了仁寿大街,拐了个弯,走进了朝阳门外大街,朝阳门是粮道门,来往的商贾更多,他走走停停,想要上朝阳门的五凤楼。

  守城的将士拦住了朱祁钰一行人,朱祁钰又拿出了那块参议通政的七品信牌,但是守城的将士,压根不吃这一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