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主人只有一个-第2/3页



  朱祁钰看着这老臣,点头说道:“讲!”

  蔡愈济俯首说道:“臣自愧疏庸,叨沐圣恩如山高水深,粉身碎骨无足以报涓埃,夙夜兢惕,寝食弗宁。幸惟仰我圣君之德,天地同仁,恩盈四表……”

  “讲正事。”朱祁钰示意他不要在念经了。

  朱祁钰打断了蔡愈济的施法。

  新朝新气象,有事说事,上来摆出一排的高帽子,说一堆听君一席话胜似一席话的废话。

  陈循就这个调调,朱祁钰非常不喜欢。

  蔡愈济犹豫了下,继续说道:“臣曾任广州按察司佥事,广州市舶司,永乐元年八月,内官齐喜钦奉太宗文皇帝圣旨设立。”

  “彼时佥民殷实户四十七名、军殷实户三十七名在广州市舶司听用,其他工脚夫并跟拨皂隶等项,又各不等。内臣相承接管,于今七十余年。”

  “肇庆府、广州府地方虽出鱼鳔茶绫等物,但百姓艰苦,市舶司太监差人催督,扰害地方,鸡犬不得安生。”

  “我太祖高皇帝深鉴前代委任宦官之失!”

  “虽设监局一监,常职止五人,一局正副止二人,官不过四品,所掌不过洒埽供奉之事,未有干预朝廷之政也。”

  “近年内署,每监有太监十余员,少监以下无数。”

  “蟒衣玉带,视为常服,名位之滥,莫此为甚!”

  “然君侧之人,众所忌畏,恃势纵横,所至害人。”

  “损朝廷之大体,夺百生之衣食,甚至引用奸邪,排斥正士,阻塞人言,左道害政,如王振、喜宁等辈,虽百死不足以谢天地!”

  “今内臣差出各布政司者众多,四方藩镇之地、市舶财利之处,处处有宦。”

  “伏望圣明以祖宗为心、以万世为念,遇事思畏慎终于始,将悉宜取回以免害人,以后递年乞且停罢,则臣民幸甚。”

  蔡愈济的反对政令的发力点是宦官。

  他引用了大明祖宗之法,宦官不得干政,对提举市舶太监,表示反对。

  他举得例子是王振和喜宁这俩太监。

  朱祁钰嗤笑了一声,看似有理有据,却是鱼目混珠,妄图浑水摸鱼。

  “蔡御史,我大明官船海贸已经停办一十六年之久,广州府、肇庆府鸡犬安生了吗?”朱祁钰抛出了一个问题。

  蔡愈济一愣俯首说道:“并未安生。”

  朱祁钰点头说道:“鸡犬安生的话,他们就不会杀盐场窝主,跟着叶宗留一起,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讨生活吗?”

  “显然不会。”

  “将一个复杂的民生问题,片面化的归咎到市舶司太监身上,是不是有点以偏概全,管中窥豹呢?”

  朱祁钰不是很会讲道理,但是这个蔡愈济这么大岁数了,还坐七品监察御史的位子,是有道理的。

  连皇帝都辩不过,都忽悠不了,怎么升官?

  蔡愈济无奈归班,他带头冲锋,反对陛下复设市舶司提督太监,失败了。

  御史王复左右看了看,都是聪明人,都不愿意说,那就他来说好了。

  王复站了出来,大声的说道:“陛下,汉书有云:夫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齿者去其角,傅其翼者两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

  “古之所予禄者,不食于力,不动于末,是亦受大者,不得取小,与天同意也。”

  “夫己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况人乎?此民之所以嚣嚣苦不足也。”

  “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于下,民安能如之哉。”

  王复起头就是引经据典,而且是引得儒家经典,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论点。

  老天是公平的,给了牙齿,不给角;给了羽翼,不给脚;

  既然已经当了皇帝,与民争利于下,百姓怎么能安生呢?

  董仲舒这番话,是因为当时汉武帝大力推动盐铁专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令,噶韭菜刀太快了,董仲舒才冒险进谏。

  汉武帝表示: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我该噶韭菜还是得噶韭菜…

  王复接着说道:“设立密州市舶司,臣以为,应当贡舶归提举司,商舶归商,方为长久之计,庶民困可舒,而地方亦可保无虞矣。”

  于谦忽然开口说道:“王御史,敢请问,你口中的与民争利与下的民,是指的得天下黎民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