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平,公平,还是的公平!-第2/4页





    但是朱见深的王府教习们,又开始给朱见深上课,这件事就算是过去了。

    当然,大家都知道了,陛下让兴安去了稽王府,这病才好起来。

    而廷议也如期召开,二十六人廷议,三人缺席。

    朱祁钰坐稳了身体,今天要办的有三件事。

    第一件就是夏秋二税征缴,第二件事则是朱祁钰交代下的关于弛用金银之禁。

    夏秋二税,主要讨论折色,就是实物折算成银两,这和盐铁会议上讨论的大同小异,归根到底还是货币。

    大明渴望着一种长期的稳健的货币,来支撑日益庞大的商贸活动。

    第三件事就是于谦那本奏疏,农庄法的若干事宜。

    其实要办的这三件事,是公平、公平,还是的公平!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否?”廷议二十六人俯首行礼。

    朱祁钰挥了挥手说道:“朕躬安,坐。”

    廷议的氛围总体比朝议轻松许多,谈的内容百无禁忌,可惜,五军都督府诸都督,除张懋以外,再次缺席。

    五军都督府不上朝之事,要追溯到了正统二年五月,行在鸿胪寺劾奏:太师英国公张辅等二百四十人,无故不朝参,合寘于法。

    英国公为何带着五军都督府不朝?

    勋臣的所有上奏都被驳回,每天廷议、朝议都是被弹劾,最后张辅根本没法正常廷议、朝议。

    所以,桌上缺了五军都督府的勋臣,已经长达十二年之久,今日张辅庶子张懋,九岁坐在了这里,他什么都不懂,但是他是旧勋最后的压舱石了。

    英国公府,黔国公府一直是大明勋臣们,最大的牌面。

    杨洪以讲武堂祭酒,位列赐席,这五军都督府,阙了三位。

    户部尚书金濂站了起来说道:“陛下,夏税无过八月,秋税无过二月,陛下登极,大赦天下,亦有尽蠲福建、京畿、大同府二税。”

    “正统元年,上敕谕: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南畿、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米麦共四百余万石,折银百余万入内承运库。谓之金花银,其后概行于天下。”

    “正统十四年秋税,今年二月入库,所得折色银一百一十二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余两。”

    折色银,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的核心,但也非张居正一蹴而就,其实早在宋朝时候,就有折缗,洪武九年,亦有天下税粮,以银钞钱钞折色之说。

    户部给事中任元祥立刻站起来说道:“陛下容禀。”

    “依臣看来,赋役之弊,莫甚于折色,何也?”

    “自开辟以来,取于民者,不过三端。孟子所称粟米、布缕、力役。唐初租庸调是也,此三者,古有古之定额,今有今之定额,虽欲过加之而有所不可。是故谋利者,巧立为一切之法,以愚天下。”

    “折色有五害,正色有五善。折色用银,银非明之所固有,输纳艰难,此为一害。”

    “轻宝易匿,便于官役侵欺,此为二害。”

    “银非贸易不可得,人多逐末,三害也。”

    “银不制之于上,如泉府之操其柄,又不产之于下,如布帛之可衣,菽粟之可食,而偏重在银,使豪猾得擅其利,四害也。”

    “银虽多,非国之本货,一旦有急京边空虚,五害也。”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