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于谦的长袖善舞-第2/3页





    石亨有些愤怒,面色通红,指着于谦,这人欺人太甚了!

    于谦却摇了摇头说道:“不是这个事儿,你先坐下来。”

    “石总兵,你出诏狱之时,通惠河已通,粮草进了京,在此之前,某其实做过打算,让备倭军入京前,自行至通州取粮。”

    “若非陛下一力督促,备操军和备倭军至通州自行取粮,通州大乱必至,即便是打退了瓦剌,通州大乱,某难辞其咎。”

    “某用兵其实还不如你啊,只是想到这里,才摇头叹气,某何德何能教你做事呢?”

    石亨的面色终于好看了些,挠了挠头,哈哈的笑了起来。

    纵兵取粮是一种比较委婉的说法,其实就是烧杀抢掠。

    没有哪个指挥官会纵容军士烧杀抢掠,那样的军队是没法打仗的。

    石亨在大同十几年,可没有干过一次纵兵烧杀之事,所以在这个层面上,石亨小胜一筹。

    于谦这是在给石亨面子罢了,他对自己要求极高,但是并不代表他不懂得如何与旁人搞好关系,他是进士及第后出任地方官,一点点爬到朝堂高位的。

    石亨在陛下丢了面子,于谦夸了石亨,说自己还不如他,算是自己丢了面子,这样石亨就有了面子。

    “那还不是陛下给你撑腰,让你放心大胆地干?居京师大不易啊。”石亨立刻就坡下驴,于谦势大,对方给台阶,还硬挺着不下,那是不识抬举。

    两个人交谈着,丝毫没有注意到朱祁钰的眼神在不停的打转。

    此时的朱祁钰已经想到了支持自己的人,那就是那些真正想做事的人。

    宗族不支持他、勋戚不支持他、朝臣不支持他、乡绅们不支持他,但是他们不是大多数。

    朱祁钰要争取的是大多数人。

    鲁迅先生曾言: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朱祁钰给这些前赴后继战斗着的脊梁们舞台,让他们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

    这些脊梁们,自然而然的会站到他的这一面来,这才是【正名位】的最好手段。

    在他看来,战时囤货居奇、哄抬粮价、以空卖空、敛财敛地,导致民不聊生的人,不配活着。

    朱祁钰想到这里就露出了笑容,他心头的那些阴霾渐渐消散,一条大路,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陛下,为何发笑?我与石亨二人之间矛盾,的确儿戏了些,让陛下见笑了。”于谦注意到了朱祁钰的笑容,赶忙说道。

    朱祁钰摇了摇头说道:“不是因此发笑,二位有怨,今日朕坐东,就调节一下你们二人的矛盾,今天都留在王府吃饭就是。”

    “兴安,你告诉贤妃,多备两双碗筷。”

    “臣领旨。”兴安退下。

    “备操军和备倭军已经行至大兴,朕打算亲自去军营里看一看,不知两位以为如何?”朱祁钰说到了自己最终的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