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决战河东(上)



    临汾郡,霍邑县。

    李世民亲率十五万唐军背城结阵,与李靖所率的十万齐军对峙,战云密布,山河失色。河东地区目前是高齐和李唐之间的主战场,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物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河东是双方决战的关键所在,而对李唐来说尤其重要,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李世民才登基月余便不惜御驾亲征。

    话说自从高不凡下令讨伐李唐后,李靖动若雷霆,迅速拿下了太原郡周边的离石郡、西河郡和上党郡,再加上前几年便占领的太原郡、楼烦郡、雁门郡和马邑郡,目前已然将大半河东地区收入囊中了。

    当李世民亲率大军赶到时,李靖正沿着汾河谷道西进,攻打临汾郡,双方大军狭路相逢于霍邑县。

    霍邑这个地方对李世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当年李渊在太原起兵,沿着汾河谷道迅速突进,所打的第一场硬仗就在霍邑,也是李唐命运的转折点。

    当初隋朝的虎牙郎将宋老生率隋军两万把守霍邑,适逢连日下雨,道路泥泞难走,唐军的后勤跟不上,又有传言称刘武周要伙同突厥进攻太原,李渊便打退堂鼓了,准备放弃进军关中,回师太原,是李世民跪倒在大雨中苦苦哀求了一日一夜,这才劝得李渊继续进军。

    此后,唐军斩杀虎牙郎将宋老牙,顺利占领了霍邑,一路高歌勐进,杀到了河东郡,又在河东郡成功渡过黄河,进军关中平原,一举拿下长安。

    所以说,当年如果李渊没有听取李世民的意见,而是回师太原,定然会错失入主关中的良机,也就没有后来的李唐了。

    因此,霍邑这个地方是李唐命运的转折点,对李世民有着特殊的意义,而巧合的是,如今李世民又在霍邑这个地方对上了李靖所率的十万齐军,只不过攻守方已经逆转,唯一不变的是,这一战同样关乎李唐的命运,同样是李唐命运的一个转折点,若打赢了,可继续与高齐争锋,若打输了,那么李唐可能就要玩完了。

    当年,命运无疑是垂青李世民的,但是这次,气运还会站在他这一边吗?

    连日来,唐军和齐军已经短兵相接数战,彼此互有输赢,但伤亡都不算大,还处于相互试探的阶段,均没有使出全力。

    李世民身经百战,这些年来更是越发的娴熟高明了,不过他也知道自己所面对的李靖是个怎样厉害的人物,所以丝毫也不敢小瞧,一直小心翼翼的,生恐一着不慎,导致满盘皆输。

    此刻,唐军营地的御帐内,气氛空前的沉重,所有谋士将领都神色沉凝,因为就在不久前,李世民收到了一份八百里加急,函谷关竟然被齐主高长卿攻破了。

    这无疑于一记晴天霹雳,噼在帐内每个人的头顶上,震得半天没回过神来,随即心头都蒙上了一层阴霾。

    李世民面色冷沉如万年玄冰,关中平原以东有函谷关和潼关这两处关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以尽管得知高不凡亲率大军来攻,李世民都不太担心,只是安排了发小好友柴绍负责把守,而他自己则御驾亲征河东。

    岂料正是他最放心的函谷关,竟然短短一个月不到就被高不凡攻破了,柴绍虽然不出众,但有姐姐平阳公主辅助,怎么会如此轻易就把函谷关给丢了呢?

    其实不仅李世民想不通,就连长孙顺德和张公谨等人都想不通,平阳公主巾帼不让须眉,领兵的才能绝对不弱,麾下又有七万唐军,竟然守不住函谷关一个月?

    “皇上,时不宜迟,立即分兵回防潼关吧,迟则恐生变。”谋士唐俭建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