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首辅是什么-第2/3页





    然而,这时候,小严嵩却着急地要将严衡推回去。

    严衡直接在小严嵩的小鼻子上亲昵地刮了一下:

    “没事,在我们小严嵩的精心照顾下,哥哥的病已经好了。”

    “真的吗?”

    小严嵩惊讶的伸出小手在自己额头上摸了摸,旋即又拍着手跳起来: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我哥哥病好了,再也不会有人敢欺负我了!”

    见到小严嵩因为自己如此高兴,严衡不由得鼻子有些酸酸的,暗道:

    “这位未来的大奸臣倒真是一位可爱又懂事的好弟弟。”

    穿越后的严衡这些日子一直是昏昏沉沉的,也没来得及好好打量自己现在生活的环境,如今正好趁着大病痊愈,四处走走看看。

    对于严家内部,明显是不大的,还很寒酸。

    一眼望去,只有两间小泥土房。

    自己现在所在的地方正是卧室,卧室最大,不过也只是两丈见方,且摆了两架床。

    床上只铺着些稻草和一床松花布,被褥却只有一件黑色且打着补丁的棉被。

    自己这几日盖的就是这床棉被,小严嵩晚上盖的什么,严衡也猜不出来。

    除此之外,卧室内也别无他物。

    倒是有两本被擦地干干净净的书,一本是《千字文》,一本是《三字经》。

    自己父亲是乡村塾师,也就是乡村教师,这种蒙童启蒙读物自然也应该有的。

    推开竹篾门就是堂屋,堂屋不大,不过一丈见方,有扇窗子但没有窗门,窗棂下是一个桌子,桌子上只有一盏蜡台和几个破碗。

    窗棂对面倒是有个供台,供台上方是自己大父母的灵位,旁边还有已过世的母亲的灵位。

    严衡对着木牌灵位拜了拜,毕竟现在自己也是严氏家族一员了,得认认祖归归宗。

    从堂屋又穿过一道木门就是自家厨房,所谓厨房却不过是一草棚。

    草棚下没有牛羊鸡鸭,只有一火坑,一煮饭用的罐子和缺了口的锅而已。

    真不知道这样的贫寒之家是怎么诞生出大明朝一代首辅的。

    看得出来,自己这位弟弟小严嵩的童年生活并不富裕,也不知这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在未来一步步爬上高位,成为显赫一时的权臣。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木门上的题词节选自《孟子》。

    严衡猜得出来,这应该是自己和小严嵩的父亲严准的手笔,一位醉心于科举功名的老秀才。

    可以说,自己家的贫穷有一半跟自己这位只重个人功名不顾家庭生计的老父亲有关。

    虽说是乡村塾师,每年也有些进项,但却不种田不种地,连家禽牲畜也懒得养,每年所获收入大部分都用在了赶考和备考的花费上。

    似乎自己母亲也是因为生病没钱而驾鹤西去。

    如今父亲严准更是抛下十二岁的自己和年仅五岁的小严嵩去了省城参加乡试,以至于自己落水生病,身边只有一个小弟弟照料着。

    乡试一般在子、卯、午、酉年里的八月九日到十五日举行,一共考三场,八月底或九月初放榜。

    不过眼下已是处处是油菜花的景象,应该已经是第二年春天了,按道理讲,自己父亲应该早就该回来了才是。

    按照明朝历史对严嵩的有关记载,严衡知道,自己现在的便宜父亲严准这次是要落第的,不但会落第还会从此决意于科场。

    至此之后,父亲严准会将科场未中的遗憾寄托于自己后代身上,望子成龙之心更加强烈。

    而也正因为此,自己弟弟严嵩开始在举业路上崭露头角,严衡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也从此开始走向举业之路,或许自己因为天资不及弟弟严嵩而早已放弃了举业之路。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

    严嵩此时正坐在屋前的石头上规规矩矩地背诵着《千字文》。

    声音清脆悦耳,流畅而毫无拖沓停顿。

    此时的严嵩不过才五岁,在现代孩童都还在识数认字的年纪,他就已经能如此流畅的背诵千字文,果然不愧是以后要金榜题名当首辅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