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大变革-第2/5页



    特别是百姓神色间的满足,是其他地方的百姓所不具有的。

    一个繁荣、安定环境,是商人最需要的,他们行走在各地经商,提心吊胆,更渴望一个和平。

    而剿灭世家得到的好处,让杨帆有些目瞪口呆。

    这些世家不愧是盘踞在华亭县几百年的家族。

    不仅搜到上百万贯的钱财,他们名下拥有的房产、店铺、田地更是占据了华亭县的大半。

    有了这些田地,那些流民和迁来的山越人就不愁没有田地了。阑

    虽然杨帆把想把这里建成经济中心,但一定数量的田地还是要保证的。

    在华夏百姓的心里,有属于自己的田地才会有归属感。

    而三大世家的叛乱,杨帆顺势在官场上进行了一次大清洗。

    虽然把一些无能的世家官员撸了出去,也导致各个位置的人才紧缺了起来。

    虽然有从关中带来的一些子弟进行填补,但由于大量人口的涌入,导致各个部门人手稀缺。

    而现在城中的学校还没有开始运转,人才短缺的现实一时间却是改变不了。

    杨帆和众人合计一番,决定放两个大招以获取民心。阑

    “招聘令,但凡有才之士,无论士农工商,皆可到大都督招贤馆,待考察合格之后会予以录用。”

    一纸招聘令,传到各州县,令江南哗然。

    予以重用,那就是做官了。

    以往做官,需要依附世家,参加科举考试还要有人举荐。

    没想到杨帆直接弄出个招聘令,而且还是面对士农工商。

    连最低贱的商人都会重用,一些有识之士当即意识到江南要变天了。

    那些寒门子弟本来只有依靠世家才能够出头,如今杨帆搞这么一出,简直是断了江南世家的未来。阑

    世家之所以这么猖狂,就是因为人才都掌握在他们手中。

    由于世家之人对官场的垄断,也才导致这些人敢跟皇帝叫板。

    而杨帆的招聘令,无疑给底层之人提供了一个台阶。

    特别是工匠和商人,在唐朝是处于最底层的人,地位连普通的百姓都不如。

    工匠一旦在官府上登记造册,子孙后代连做官的机会都没有,几乎形同奴隶。

    而商人也差不多,就算是家产万贯,仍旧改变不了卑贱的事实。

    招聘令,对工匠、商人的吸引力比任何人都要大。阑

    莫说是予以重用,只要得到一官半职,以后就可以抬起头来走路。

    杨帆做出这么大的动作,自然没有瞒过世家的眼睛。

    他们意识到杨帆这是真的要断他们这些世家的根。

    可几大世家刚刚被灭,根本就没有人敢出来反抗。

    在杨帆的强势之下,想要在江南混下去,就只能乖乖的听话。

    不然在华亭县盘踞几百年的王、曾、蔡三家就是榜样。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杨帆除了对华亭县有掌控力之,对江南其他各州县的掌控力并不强。阑

    这也是江南世家默认杨帆这种行为的原因。

    当然,杨帆也知道这种情况,但他根本不着急,温水煮蛤蟆的道理他懂。

    等到其他州县的百姓看到华亭县的改变以后,那时候才是杨帆掌控整个江南的时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