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树典型



  在唐代,‘松江’不是泡在河里就是泡在海里。

  因为这里有两条大江,一条是吴淞江,一条是黄浦江把后世的‘大上海’分割为三大块。

  在外人看来,这里穷山恶水,根本什么发展前途。

  可杨帆却知道,这里地处华厦海岸线中心点,东临东海,北依长江,南靠杭州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朝廷为了防止海匪,这里也设置有水师的驻地。

  只是杨帆一行沿途巡视的时候,却显得十分凋零。

  除了一些破败的小船,以及零星的小屋,根本没见到水师驻地及水师战舰的影子。

  这样的场景让杨帆傻眼了!

  若真的有海匪来犯,华亭县拿什么来抵抗?

  有了王承悦这个地头去蛇的介绍,倒让杨帆很快了解了这个地方。

  附近全是滩涂,人烟稀少,耕地更是百不占一,算是彻头彻尾的荒凉之地。

  正因为如此,后世的整个‘大上海’占了华亭县的1/3左右的面积。

  因此,这么大地方,驻守此地的水师只有寥寥几十人。

  而整个华亭县内居民总数只有万余,对于唐朝而言属于一个下下县。

  县内百姓多以捕鱼为生,但又不敢出远海,因此比较穷困潦倒。

  在周围转了转,听着王承悦的讲解介绍,杨帆倒也对这里大体有了一些了解。

  可是杨帆很是怀疑。

  如果这华亭县真的这么穷,为何眼前这家伙不想调离这里呢?

  思绪间,杨帆一行便来到了一处泊船之处。

  岸边一座座木屋连绵不断,无数的木料随意堆放在外面,看来像似是一处造船厂。

  可惜这个造船厂看起来很破败。

  打量一下四周地形,虽然杨帆不是很懂,但这里绝对是一处造船的好地点。

  虽然大唐不是很注重水师,但也每年拔下不少的款项,为何这种官方的造船厂还会如此破败?

  这种情况,一旦真有海匪,根本就无力抵抗。

  见杨帆四处打量这座造船厂,王承悦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便吞吞吐吐说道:“大都督,此处原属水师的一处造船厂,只是此处地处偏僻、人烟稀少,又没有经费加以修葺,现在彻底没落搁置,没有什么看的,要不先回去?”

  没落搁置?

  此时杨帆却被一阵嘈杂的声响吸引住了!

  目光也移向与造船厂挨着的码头,一阵阵海产品的腥味也随着春风袭来,脸色也陡然沉了下来。

  一看不好,王承悦刚想阻拦,却见杨帆已经策马奔向码头。

  见状,王承悦只好迈着短腿无奈的跟上,心里却岂求杨帆只是随便看看。

  来到码头,杨帆的脸色更加阴沉。

  原来,刚刚的喧闹声是几名渔民与一群耀武扬威的杂役之间的争执。

  几个杂役正一框框从渔船上抬着渔民的渔获朝着一旁的造船厂走去。

  从几名渔民的哀求声可以知道,这些杂役根本就是豪取强夺。

  真让杨帆开眼了!

  这根本就是青天白日的明抢啊,难道就没有律法么?

  顺着造船厂的方向看去,杨帆这才发现,造船厂空地处全是晒干的各种海产品。

  这哪是什么造船厂啊,显然已经成为了海产品加工厂。

  把朝廷水师造船厂当成私有地,谁这么大胆?

  就算再破败,也不可能这么糟蹋吧?

  再说,这些造船厂只要修缮一下,定然是一个战略要地。

  看着几个被抢的渔民一脸颓败,几个杂役还喋喋不休,甚至还拳脚相向。

  杨帆怒了!

  对着一旁的席君买挥了挥手。

  席君买心领神会,上前大喝一声道:“住手,青天白日朗朗乾坤,你们居然敢抢取豪夺,难道没有王法吗?”

  这一声大喝,让那群耀武扬威的杂役一惊,不由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由于其他人还没有跟上来,这群杂役见到只有杨帆和席君买两人,顿时心头大定。

  带头的杂役更是嚣张的说道:“你们是外乡人吧,我劝你们不要多管闲事,否则,呵呵……”

  “你说王法?在这里老子就是王法,你知道老子是谁吗?”

  这话顿时把杨帆气笑了,忍着心中的怒意问道:“洗耳恭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