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温水煮蛤蟆



  ,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

  独尊儒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统治者带来了便利和好处。

  但也将人们的其他思想全部扼杀,阻碍社会的发展,不免让人感到一丝悲哀。

  在杨帆看来,百家争鸣才是徨徨大唐的气度。

  不过,杨帆的这番话却让长孙冲露出了一副奸计得逞的笑容。

  毕竟,自从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以来。

  历朝历代都以儒家学说为治国的主要思想,只要想在官场上混,便不得不紧跟儒家的步伐。

  如今杨帆居然明目张胆提倡百家学说,这岂不是拍拍打脸么?

  更何况,孔颖达这位儒家代表人物正在这里,长孙冲的目的就是想让孔颖达对付杨帆。

  见长孙冲把问题引出来却袖手旁观,孔颖达一脸无奈,转头看着杨帆,哀叹一声说道:

  “尚书大人,儒家学说作为治国理政的理念是陛下的旨意,也是教渝万民的根本,如果此次科举改革轻言改变,这是否有些欠妥?”

  对于这位名望早已遍及天下的大儒,杨帆并不打算退让,而是摇头说道:“孔老此言差矣!本官并未否认儒家学说的作用,也不会改变儒家学说的地位,只是取百家之长为大唐服务。”

  “儒家学说的核心是忠、义、仁、孝、礼、智、信……,我认为这是极其好的价值观,它体现了儒家的仁爱、宽容思想。”

  “然而,由于历史的变迁,儒家学说却被别有用心者篡改,变成统治人民的工具。”

  “不可否认,儒家学说在维护统治阶级稳定方面起到了积级的方面。”

  “但是这些被篡改的儒家学说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宣传下,令整个华厦民族故步自封、思想僵化。”

  “在座的各位可以好好想想,其他的杂学以及思想真的没有用处么?”

  “如果咱们也抱着陈旧的思想去推动科举改革,那也就失去了改革的意义,与科举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

  “更何况,这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万世不变之思想,只有开阔思维、与时俱进,才能把大唐推向世界之巅,才能让大唐焕发无限生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丛林法则,而我们是有着活生生血肉的人,不可能如同没有开智的动物一般茹毛饮血。”

  “每一门学说、每一种思想都要不停的根据社会的发展而不停的完善,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圣贤之道该有的包容。”

  “如今大唐盛世之景已现,万国来朝之势已成,当然得体现徨徨大唐的有容乃大的天朝上国包容之心。”

  “如今只不过是摒弃一家之见,让各种杂学能够为大唐更好服务,何错之有?”

  “若大家把儒学当成统治者的刀,去扼杀所有不同的思想,让百姓像是牲畜一般不敢去想,不敢去做,这与刽子手何异?”

  这一番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豪言壮语,让在场的众人差点惊掉了下巴。

  孔颖达更是惊得目瞪口呆。

  他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毕生都在为儒家学说做宣传。

  可是现在却有人说他儒家学说是扼杀思想的刽子手,这让他情何以堪,内心的震撼实在太大了!

  但孔颖达却又无从反驳。

  作为一个真正的学者,忠诚的儒家传承人,其实孔颖达很明白。

  经过皇权的不断篡改,如今儒家思想的局限性有多么狭隘,现在已经完全成为配合统治者巩固政权的工具。

  而真正的儒家思想早已被抛之九霄云外。

  这个问题孔颖达难道看不明白?

  其实不然……

  不说孔颖达,在座的众人心里都明白得很,

  只是大家都不愿说罢了。

  那是什么原因众口箴言?

  其实很简单!

  因为大家畏惧统治阶级的权势,更因为他们自己就是阉割版儒家学说统治下的既得利益者。

  只要信奉儒家,那么便会得到统治者的信赖,升官发财名利双收便不再是梦,也是历朝历代遵循的传统。

  其实,统治者并不在乎国家用什么学说来统治。

  只要这套学说、思想能让百姓老老实实的听从管教。

  不要让百姓成天去想那些有的没的,那就是最好的思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