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张诚将军如何看?-第2/3页



  所以,清军此刻退兵,转攻为守,必然另有隐情,然到底为何,他却也未能参透其中的玄妙所在。

  可此刻,洪承畴当着众人的面点名问他,却又不能不答,张诚只得歉然一笑,道:“回禀洪督,张诚以为鞑贼退兵,必是与其西线多铎所部失败有关。

  不过,张诚有以为,鞑贼退军却并非完全是因为多铎殒命,西线败退,这其中或许仍有我等所不知的隐情,还需详加访查才是。”

  张诚这边才一说完话,大堂内众人摇头者有之,他们因为张诚所言模棱两可,心中不由产生了一丝鄙夷之情,原来张诚也不过如此?

  但坐在上首的总督洪承畴却微微点头,就连他旁边一直闭目不语的王承恩,也是点头不已,他甚至在心中暗叹,张诚头脑清晰,果不简单!

  洪承畴似乎并不想就此放过张诚,他面沉如水,轻声追问道:“张将军,依你猜测,鞑贼有何有何隐情?”

  “哦。这……”

  张诚闻言一愣,他心中虽然也有一些猜想,却全然是凭空想像出来的,又怎可在此众目睽睽之下讲出口来,不由支支吾吾起来。

  洪承畴似乎猜出他心中的顾虑,嘴角显出一丝笑意,对他说道:“张将军,心中但有所想,只管讲出,我等现今都是在猜测,并非是一定要准确的情报。”

  见洪承畴已然如此说话,张诚也不好再行推辞,只得起身抱拳道:“禀督臣,既是如此,张诚便在这里抛转引玉,将心中的种种猜测道出来,请诸位与张诚共同揣摩。”

  张诚坐下后,便即开口道:“鞑贼之所以会如此,固然有西线多铎部败退之故,然在张诚看来,鞑贼却绝不可因此而转攻为守。

  诸位试想,自鞑贼围锦之日至此,已超过一年有余,可见其谋划之深,如今更是集举国之力而来,沙场上便频频见到不足十六七岁小奴,便是见证。”

  他说到这里双目炯炯地扫视众人一番,又道:“诸位试想,鞑贼已然如此,锦州之战即为生死之战,其又怎肯轻易放弃。

  而西线之败,鞑贼只不过损失多铎等数员王爷将领,军兵之损失,兵不足万,而其在石门山下、黄土岭对岸,与我师相持,并未见有何吃力。

  如此情势之下,其竟然主动收缩防线,更是将女儿河上浮桥全部烧毁,绝了自己复攻之路,在张诚看来,必然是其内部出现了变故所致。”

  张诚话音才落,大堂内众人便开始纷纷议论了起来,此前他们虽然也有争论,但并未想到清军内部会出现问题。

  可以说,是张诚给他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但清军内部又会出现那些问题,这个却难倒了大堂内的诸位大明文臣武将,他们对于清国内部的情报所知甚少,完全没有头绪。

  争论了一阵,仍旧是没有争出个所以然来,洪承畴不由转头看了一眼王承恩,见他也在对自己微微点首示意,便再次挥手阻止了众人的争论。

  总督行辕大堂内又一次安静下来,洪承畴却再一次向张诚发问道:“张将军,可否将你心中所想,说于我等共参?”

  张诚在心中苦笑不已,看来今天是被洪承畴给盯上了,真是想躲都躲不开。

  虽然,张诚这边因被洪承畴连番追问之下,心中想躲而不得,但却仍然禁不住别人对他的嫉妒之情。

  而此刻他的谦让与退缩,在别人眼中看来,却全都变成了满满的矫情与拿捏,完全就是他的故意为之,其意在自重身份。

  就好比一直未发一言的宁远总兵吴三桂,此刻看向张诚的眼神中,就是百感交集,于内心中他也十分想与张诚做朋友,一起赚银子,又能互为依靠,抱团取暖。

  然在此刻,吴三桂却越来越觉得,张诚似乎就是挡在他前面的那块绊脚石,试想若是没有张诚的存在,那此刻坐在武将之首位置上,就应该是自己了。

  老天不公啊,既然你生出了我吴三桂,何苦又要再出来一个张诚呢?

  再有那戴罪图功自赎的马科,看向张诚的眼神则更加恶毒,他甚至将自己麾下山海镇兵马溃散之责,都怪在了张诚的身上,在心里恨不得生啖其肉一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