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赚钱大计-第2/5页





        只不过他们现在是有敢战之心,但如果真的战上一场,结果会如何,现在也很难说!

        毕竟清军中的勇士们可都是打了老仗的职业军人,而张诚麾下将士虽也算精勇敢战,且装备更为精良,绝对不输清军。

        但战场搏杀,并不是说谁的人多,谁的装备更优良,谁就一定能打赢!

        更何况,张诚麾下宣府军兵的武器装备,也并没有与清军形成断代差那么大的优势,如此搏杀之时,军士们的战心战意是否坚决,勇敢坚毅程度,才是决胜关键所在。

        其实,古往今来的多少大战,该输的却莫名其妙赢了,而本该是取胜的一方,却莫名其妙的输了?

        就好比两个人的比拼,没有到最后一秒,谁也不敢说自己就一定能赢。

        而真正决定胜负的其实并不是战斗过程上的一点点优势,许多时候比拼的是谁更能坚持,谁能坚持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虽然,张诚麾下的宣府军也不一定就是清军的对手,但至少他们是一支敢战之军,只要敢战就有可能沙场决胜。

        而现在清国上下,诸王贝勒们君臣一体,正为自己的计谋而倍感自得。

        在他们看来,明军这边不管接下来如何应对,一旦大清国的精骑突入杏山、高桥一带,粮道受袭遇阻,明军必定会军心不稳。

        而那时,乱从内起,可就比从外面强攻硬破要容易许多了,更何况,按照马总兵递送来的消息,明军在小凌河口还有大笔囤粮,那边更是容易袭取。

        …………

        就在清国诸王贝勒大夸虏酋黄台吉,英明神武,算无遗策之际,明国诸将也在为辽东战事忧心不已。

        当然,也有心大之人,秉持着不动如松的原则,始终如一地坚持“敌不动,我不动”信你不变,而每日在松山周边四下走动,优哉游哉。

        不过也并不是人人都有张诚的这般定力,或许只有大同总兵管王朴和神机营前营总兵陈九皋有这一份闲心罢了。

        而像宁远总兵吴三桂,就没有这一份闲心,在前次大战之后,他配合总督洪承畴将祖大寿的夫人劝回了宁远城中。

        当时他曾亲口答应舅母左夫人,无论如何都会将舅舅祖大寿解救出来,因此,清军连日攻打锦州城池,最为紧张急切的便是他了。

        吴三桂曾数次前往松山城内的蓟辽总督行辕,亲自向总督洪承畴请命,愿亲率麾下军马为全军前驱,只求速速进兵,以解锦围。

        然洪承畴犹豫之间,又因坐拥最大兵力、最强战力的张诚,以虏情不明,早晚不攻,惟此刻急攻锦州,恐包藏祸心,定必有诡计深藏期间为由所阻止。

        吴三桂因此还对张诚暗恨在心,但其虽与张诚同样年少,却是城府极深,他表面上仍是与张诚十分的亲近,依旧时常走动。

        更有如山海关马科那种,对未来不报什么希望,又或者是心胸狭隘,行狭公报私之事的人也不一定就他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