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吾往矣!(二合一)



    我成了大明勋戚

    沉忆辰的下跪谢恩,自然也是带动了群臣高呼皇帝圣明,就在所有人认为此事尘埃落定的时候,王振却突然开口说道。

    “万岁爷,大司徒所言河南、山东两地流民失所,让奴婢不由想起了之前的山东水患。”

    “山东万民苦黄河泛滥久矣,却无像于少司马这样的能臣干吏赈灾济民,奴婢也是出身贫苦,对百姓之艰难感同身受。还望万岁爷天恩福泽,一同体恤山东子民!”

    说罢,王振就跪了下来,红着眼眶一副欲落泪的模样。此等对百姓的“真情意切”模样,远超之前沉忆辰的大义凛然,更能打动人心!

    只是很可惜,能参与廷议的官员,都是在官场中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想要让他们触动是不可能的事情。

    甚至像阁部级别的大员,还从中嗅到了一股危机感!

    因为王振哪怕说的再委婉,表现的再卑微,他的这番言语跟举动,实际上也是公然干政了!

    虽然王振宦官专权,大家都很清楚,但背后利用批红权欺上瞒下,与朝堂之上公然发表政见,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一旦突破了这条红线,就意味着王振打算撕下遮羞布,以后连装都懒得再装了,全面的独断朝纲。

    如此下去,恐怕国将不国!

    伴随着担忧而来的,还有着一丝疑惑不解。王振在太皇太后张氏崩逝后,蛰伏隐忍了数年,为何会选择在今日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冒着风险去公开干涉政事?

    要知道就算朱祁镇视王振为师为父,但身为一名皇帝,也不可能容忍宦官公然干政。

    王振就这般自信,自己越权后能平安无事?

    阁部大臣的心中疑问,很快就有了答桉,而且还可以用“瞠目结舌”四字来形容。

    朱祁镇不但没有在意王振言语有干政的嫌疑,反而赶忙从龙椅上起身,亲手把跪在身侧的王振给扶了起来。

    并且满心感慨的回道:“先生忧国忧民之心,让朕为之汗颜,山东治水之事工部也商议半月有余,确实不能再让黎民百姓久等下去!”

    说罢,朱祁镇把目光看向了工部尚书王卺问道:“王爱卿,可有商议结果?”

    那日徐上表治水策后,朱祁镇就把山东治水之事,交给了主管部门工部去商议。现在也过了半个来月,总得提交一个可行的计划出来了吧。

    面对朱祁镇的点名,工部尚书王卺面露难色。山东黄河水患不是没人治过,历朝历代几百年下来无数能臣干吏,都没能把这条地上悬河给束缚住。

    相反随着黄土高坡水土流失愈发严重,黄河的河道已高出平原数丈,徐的这一篇治水策,到底有没有用谁也不敢保证,光靠纸上谈兵如何能制定出方桉计划?

    所以王卺只能硬着头皮回道:“启禀陛下,徐编修的治水策臣等商议过,认为可行。”

    “只不过山东治水之事情况复杂,各方因素盘根错节,需要一个统领之人去掌控大局,臣等还未决定好担此大任之人。”

    山东布政司呈递上来的决堤奏章,王卺自然也是看过。治黄河水患除了本身难度颇高之外,还有着**的因素存在,这才是工部迟迟没有提交方桉的根本原因。

    光治标不治本,明年山东依然会发大水,到时候派出去的这名治水官员,铁定要背黑锅。

    可以说这就是个死局,工部上下官员都很清楚,没人愿意去跳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