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三足鼎立 (二合一)-第2/5页



  以大汉、大唐的武德充沛,剿灭匈奴、突厥都是靠着数代皇帝不断分化,才获得最终的胜利。如今蒙古诸部都快要统一了,大明拿什么去剿灭瓦刺部也先?

  明太祖、明成祖都办不到的事情,靠“大明战神”明英宗吗?

  这样的话,就相当于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最坏的结果就是王振不死,明英宗也没被俘,边疆陷入战争泥潭,朝野提前党争内斗,天下百姓民不聊生!

  到了这一刻,沈忆宸有种如履薄冰的感觉,自己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有可能大幅度的改变历史。

  并且他还没有丝毫把握,历史是朝着更好的方向转变,还是更坏的方向。

  看着沈忆宸久久没有回答,王山脸上浮现出一抹轻视笑容。也不知叔父到底看重这小子哪点,连封爵的筹码都抛出来了,这下恐怕是把书呆子给吓傻了吧?

  “状元公,考虑的如何,可别让叔父失望。”

  王山半催促半威胁的说了一句,他心中其实已经认定沈忆宸会答应了。

  “还望王同知告知王公公,他老人家的厚爱,晚辈感激不尽。但鄙人才疏学浅,恐不堪重任,此番好意心领了。”

  在王山诧异的眼神中,沈忆宸终究还是拒绝了。

  除了投靠王振本身的弊端外,沈忆宸还要维系着朝堂的平衡。

  因为在外界百官眼中,他如今不仅仅代表着自己,还代表着背后的成国公朱勇,以及泰宁侯陈瀛!

  土木堡战役之所以能成为大明王朝的转折点,其实军事上的失利,不足以成为决定性因素。后续瓦刺部内乱崩溃,直到万历帝都保持着军事上的优势,打仗完全不成问题。

  这与明末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军事力量大幅崩溃,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真正原因在于朝堂三足鼎立平衡被打破,代表武将的勋戚集团垮台,宦官集团被清算,从此文官集团一家独大。

  文官集团一家独大危害众所周知,明朝历史已经亲身演绎了一遍。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宦官集团一家独大就没问题。

  任何势力不受制约,不管它本质是好是坏,最终结果一定是绝对的权利,滋生绝对的**。

  沈忆宸投靠王振,某种意义上就绑架了整个勋戚集团,成为宦官跟勋戚的共同代言人。

  到那时候,自己就会与文官集团彻底决裂,陷入残酷的政治斗争不死不休。本来文官集团现在就势弱,杨溥逝世后更无一战之力,有几率被一波给打死沦为附庸。

  军政一体的危害,可能还超过文官集团一家独大,那就真玩脱了。

  王山目光短浅,只看到了王振抛出如此大的筹码,是为了拉拢沈忆宸。

  其实王振真正的目标,是站在沈忆宸背后的公侯勋戚!

  光凭沈忆宸自己一个状元公头衔,远远不够格王振去“礼贤下士”。

  听见沈忆宸的拒绝,王山立马变脸,语气阴冷说道:“沈忆宸,别敬酒不吃吃罚酒,这世上没几个人敢拒绝叔父。”

  “那就托王同知再转告一句,在下初衷始终没变,并未站在王公公的对立面。”

  当初在王山府邸面对王振拉拢,沈忆宸就是流露出自己并未站在王振对立面的想法,也与文官集团不是一路人。

  今日他再次明确了这个立场,只不过能否让王振接受,沈忆宸心里面没底。就如同王山所说的那样,这个世上没几人敢拒绝王振,更没有连续两次拒绝的人。

  不到万不得已,沈忆宸依旧不愿与王振为敌,哪怕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也没关系。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好,沈忆宸你还真是有种,走着瞧!”

  说罢,王振起身就拂袖而去。

  他性格本就骄横暴戾,如今沈忆宸还敢不给叔父面子,定然不会善罢甘休。

  而且不知为何,王山感觉对沈忆宸有一种心理上的排斥跟不爽。可能以往他接触的年轻人,面对自己无一不是毕恭毕敬,偏偏这小子不折腰还装逼!

  装逼是要付出代价的,等禀告叔父获得许可后,锦衣卫的诏狱就将多迎来一位“客人”,看你小子到时候怎么哭着认错求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