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谁还没有点儿野心-第2/2页



  原先被人看不上的知青厂和劳动服务公司,在马军的一番整合后顿时焕发出难以想象的活力,不到半个月就拿下堪比漓东厂全年的订单,旋即理顺管理、开足马力,不到一个月就就亏为赢不说,干部职工的薪水也是水涨船高。

  实实在在的好处是做不得假的,特别是一个月超过100块的奖金连同基本工资拍过来时,漓东厂上下的干部职工心中那份坚定军品的心就不由自主的松动了。

  那可是一个正式工三、四个月的工资,任谁不眼红!

  于是一些心思活泛的人开始偷偷的跑去马军整合后的知青厂和劳动服务公司,帮着那边生产,赚些外快。

  大胆一点儿的,干脆就直接跳槽到那边去,成为所谓的“马家军”!

  甚至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会在节假日时以技术指导的名义过去传道受业,帮着民品厂提升技术水平。

  这么一来,杜卫国和方华所坚持的军品项目就像一个笑话,虽然全厂干部职工一个个嘴上都说支持和用户,可身体却一个比一个实诚的往民品的钱眼儿里钻。

  如此表面和谐,内部撕裂的局面,项目能搞好那才叫见鬼呢。

  杜卫国为此也不是没采取过措施,比如说提高奖金,增加福利,可问题是民品厂的奖金是当工资发,漓东厂这边只能给几个有突出贡献的,没有啥普遍性,厂里的积极性自然不高。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份突出的能力,所以依旧止不住内部撕裂的势头。

  杜卫国可以说是焦头烂额,却也无计可施,军品依旧按照国家定价,几年下来利润还是老样子,低得令人怀疑人生。

  民品就不一样了,市场定价不说,获得的利润企业能留下很大一笔留存用作扩大再生产,自主性要高出许多,所以尝到民品甜头的众人自然用脚去投票了。

  这其中就包括唐建明,正因为如此,唐建明对着温大伟建议道:“大伟,要不咱们也去试试?”

  温大伟闻言却摇了摇头:“去哪儿试,还不如咱们自己干?”

  “自己干?什么意思?”唐建明有些不解!

  温大伟呵呵一笑:“意思就是,谁还没点儿野心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