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懂得不太多



  温大伟听着有些惊讶,要知道离子氮化炉中的燃气发生器阀门可是整个炉内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负责燃气供给以及氨气和氢气的注入,无论是气密性还是通过性都有极强的要求,是以对加工精度要求极高。

  别说是现在了,就是放在几十年后也不是随便那个厂都有能力加工出来的。

  然而此时此刻郑德兴的却很肯定的告诉温大伟,他们机加工车间对这类部件儿的加工毫无问题,甚至他自己就能上手做到。

  尽管温大伟本人不在机加工车间,但对这个车间多少有点儿耳闻,当年建厂是的设备都是从东北、华东各个厂抽调过来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当年苏联援建时期的老设备。

  即便是有些年代较新的,也是依托那些苏联设备仿制而来的。

  这些设备在六十年代还算可以,但到了自动化、数控化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普及的八十年代,漓东厂的这些设备已经肉眼可见的明显老化。

  而温大伟所需要的燃气发生阀,最起码也得四轴或者六轴数控才能做出来,很明显漓东厂现在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设备,那怎么做出来?

  温大伟不禁有些好奇了,尤其是郑德兴和覃小琼刚才反复提到的设备,按理说有这么个神器,他这个厂子弟不可能不清楚呀?

  于是试探性的问道:“我记得咱们厂没有数控吧?”

  “那是我们工位上的数控就是个摆设!”

  话音未落,覃小琼从厨房里走出来,拿着暖水壶,又从旁边的立柜里拿出几个水杯,放上茶叶沫子,起了两杯茶放在温大伟和郑德兴的跟前:“能用,但却娇贵,那些老师傅嫌麻烦,基本上都不上手,他们不动,手下的那些徒弟们也就懒得去碰了。

  久而久之就成上级领导视察的专用景点儿,毕竟数控机床的名头还是很唬人的,而我们的任务就是保证这台机床外观良好……”

  覃小琼的语气充满了不屑与讽刺,而温大伟则是听的目瞪口呆,心说还有这么魔幻的操作,可还没等他反应过来,郑德兴却抿了口热滚滚的茶水,然后放下杯子开口补充道:“其实按我看,那台设备状况还是很好的。

  之前试机时我就上手操作过一次,整体的精度和效率要比车间里的普通机床强上不少,但数控方面过于复杂,加之控制器又有些不足,导致操作上需要特别注意,没有普通机床那般能让人放得开,所以老师傅们都不太喜欢。”

  “这倒是其次,关键还是觉得机床的底子太老……”覃小琼把话头接了过去:“FS—355立式铣床,德国四十年代的产品,五十年代援助过来的,老师傅们不是说了嘛,兄弟厂的淘汰货,加个数控的名头就推给我们的……”

  “那我知道了……”说到这里温大伟便知道这两口子所说的设备到底是什么了,于是不等覃小琼把话说完便开口问道:“你们说的是不是那台东北某厂78年给咱们建厂5周年的贺礼?”

  “没错,就是那台数控床!”郑德兴点点头。

  温大伟却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就是FS—355立式铣床加了个213A型数字打孔控制机而已,跟当下国际上主流的数控机床差得很远,不过细论起来也算是数控,只不过有点儿落后罢了!”

  温大伟说得还真没错,漓东厂的那台由东北某厂赠送的建厂5周年的贺礼的确是一台数控机床,只不过与传统意义上的数控机床不同,这台被重新命名为XK410型立式数控铣床的数控机构实在是有些原始。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这款机床的213A型数控机采用的是最原始的纸带孔输入法实现的机床控制。

  即利用特殊的纸带,在上面便列出不同的孔洞组合,然后利用控制器里的光电电路对孔洞进行识别,从而实现对机床的自动控制。

  也就是说纸带的孔洞组合就是数控程序,判读孔洞组合的控制器就是计算机。

  尽管这类结构实现了数控自动化,但数控程序的编程过于单一,且无法保证机床的精度,因此很快就被能力更强的数控机床所取代。

  可不管XK410型立式数控铣床是否落后,对于漓东厂来讲确是个宝贝疙瘩,这不单单是见证了漓东厂和东北某厂的兄弟情谊,更重要的是作为漓东厂迄今为止唯一的一台数控机床的牌面儿无人能够撼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