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月球移民



  梁星实验室开学之际,月球基地正式开通第一批移民名额。

  华夏在月球已经成功建立两个月球基地,暂定接收1万人的移民申请——每个基地5000人。

  相应的身份证上也会变更为华夏-月球人。

  本次移民不需要任何费用,华夏官方提供一日三餐。

  虽然限制用电,但用电期间可以连接网络。

  月球人也可以申请参与月球建设工作,待遇从优。

  华夏官方对月球情况进行了简单的说明,也允许月球人通过网络与蓝星的亲戚朋友互动。

  但目前月球的情况不允许随意进出。

  每次出入都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对中转区域的空气进行转移。

  而内外气压失衡对幻想矿石材质的基地外壳负担显然不容忽视。

  多层结构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防止外壳损耗,以便及时维修、更换。

  因此移民申请特别强调,一旦成为月球人,暂定一年只有一次回到蓝星的机会,且时间固定。

  申请人必须确保自己能够接受这个条件。

  否则到了月球,反悔可就来不及了~

  当然,如果在此期间技术突飞猛进,科研人员能够攻破人造大气层的技术难关,并且在月球成功实施。

  那也可以提前与蓝星建立太空航班。

  但科研人员对此不抱希望,每年一次返航,捎上回蓝星探亲的月球人更符合实际情况。

  “请您再确认申请说明,全部接受就可以在这里签字。可能还需要您稍等片刻,飞船满员后就会出发。”

  月球移民登记处,工作人员笑着引导申请人完成签字确认。

  坦白而言,第一批申请月球移民的人员以无业游民与刑满释放人员居多。

  前者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工作,而月球包吃包住——虽然只是暂住,但比他们在蓝星的生活肯定舒服。

  后者回归社会,多多少少还是要接受别人异样的眼光,而前往月球勉强可以算得上是彻底告别过去。

  1万人的申请,不到1天就满员。

  而告别蓝星前往陌生星球——或者也不算特别陌生?

  但无论如何,这与外出打工的意义截然不同。

  他们其实也知道,这第一批移民多少有点小白鼠的含义。

  哪怕是科研人员也是跟随第二批移民,才会登上月球进行人造大气层的研究。

  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能够说明问题,而第一批移民的福利,恰恰正是对风险的补偿!

  负责移民运输的并不是嫦娥号与玉兔号,而是新的运输飞船——奔月1号。

  虽然速度稍慢,但一次能够搭乘千人,顺便还能装载一定货物。

  如此庞然大物,在太空航行的能源消耗也不容小觑。

  即便华夏暂时也只完成一艘运输飞船。

  “这是您的船票,请按照规定的时间在此等候,为你带来的不便请多多谅解。”

  第一批移民将通过十次运输完成,月球移民登记处的工作人员耐心的解释相关事宜。

  很多人都以为第一批移民会一起登上月球,但条件所限,属实只能分批运送。

  不过官方已经掌握运输飞船的核心技术,一年内应该可以实现单批次运送万人。

  对于身处奔月1号运输飞船的人们,他们已经没有心思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奔月1号运输飞船上,官方公务人员会讲解月球人可以担任的工作。

  基本对学历、经验都没有太多的要求。

  只要肯吃苦,收入也不会比蓝星的白领们低多少,甚至超过也并不是特别困难。

  梁星从来都没有小瞧过国家的力量。

  哪怕没有梁星的帮助,通过反重力技术——或者说反引力技术,国家科研人员成功研发重力装置,并且在奔月1号上进行安装。

  哪怕进入太空,除了摆脱蓝星引力瞬间的不适,飞船上的人们并没有体会到失重的感觉。

  很多人还疑惑这么长时间都没有飞出蓝星,那得什么时候才能登上月球?

  直到饭也吃了,觉也睡了,讲解也结束了,公务人员提醒大家可以换上宇航服登上月球,他们才反应过来。

  这是已经到了?

  相比奔月1号,真正踏上月球才让人感受到身处外星球的不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