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北影课堂-第2/3页





    当吴子义面带笑容走近教室的时候,160人的课堂瞬间鸦雀无声,这不是威力,而是大家对于一个真正大家发自内心的尊重。李天佑看着这个和蔼可亲的老人,莫名地生出一丝亲近和尊重。李天佑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是文学修养极高,他在老人身上看到了书上所说的大儒的味道,李天佑只觉得如果他不穿西装而是一身长衣大褂的话,肯定更加儒雅。

    吴子义每周的这堂古文学课并不是考试课程,也没有教材,只是吴子义讲,学生听。也没有固定的套路,唐诗、宋词、帝王史、人物传记都有,正史野史兼顾。对于吴子义来讲,这样的课程就是驾熟就轻,哪里还需要课本,也从来没有备课这一说,他的脑海就是一部浩瀚的古文学巨著。讲课内容天马行空,不拘一格,也没有什么规律,如果说有唯一的课堂特点,除了讲的都是古文学以外,就是偶尔会在讲课时候针对一些历史或者典故和学生互动,还会在课程最后请一位同学分享一段话。可以是一个故事,一句诗词,或者名人名句都可以,也不会设置条框,只要古文学相关都可成。这个课题并不难,只是给大家一个表现的机会,也是分享给大家,互相学习的方式。

    李天佑逐渐听到吴子义讲课之后,便被课程吸引了,也不再是一直盯着魏伊消的背影看。吴子义今天讲的是明成祖朱棣,从出生应天府到讲到被封燕王。而后就藩北平,两次北征,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再称帝于南京。然后政治改革,五征蒙古,收复安南。然后郑和下西洋,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迁都至北京,天子守国门,最终成就永乐盛世。

    期间夹杂着野史趣闻,对于其治国之道更是结合当时背景,细作解说,讲的行云流水,听的心驰神往。李天佑虽然看过不少史书,对朱棣了解也算不少,但是当听完吴子义一堂课之后,发现自己所知不过皮毛,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甚至一些典故趣闻,李天佑更是闻所未闻,听的津津有味。

    最后吴子义盖棺定论道“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至尊九五。”

    当李天佑听到“同符高祖”就跟着默念起来,他知道这段话出自明史,朗朗上口、气势恢宏,所以他也很喜欢。但是直到最后四个字,李天佑默念的是“卓乎盛矣”不料吴子义却改成了“至尊九五”,李天佑微一皱眉,再一思量,觉得配的十分精妙,也足见吴子义对朱棣的推崇备至。他哪里知道,吴子义早就注意到有个陌生的家伙在跟着自己念,所以临时起意,改了这四个字。当然也是符合自己心声,历数古代帝王,吴子义最喜朱棣,故而称他为至尊九五,地位要在其他帝王之上。

    这一堂课没有课间休息,吴子义在北影讲课向来如此,也早和大家定好规矩,想上厕所就自己悄悄地去,不打扰大家就行。但是他的课讲到至今,很少有人上厕所,尤其是教室前排更是如此。课程还剩下大概十五分钟,吴子义扫视一眼众人问道“大家知道为什么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么?”

    大家知道,这又是今天提问的环节了,所以也没人交头接耳。一开始吴子义提问都是对着名单,后来也知道旁听的比较多,所以一视同仁,就随机点人,指到谁谁来回答。

    这次连续点了三个人都没有回答上来,吴子义叫了一个名字“宋子韬,你来说说。”和以往一样,每当遇到比较难的问题,大家答不上来的时候,吴子义就会直接点出自己知道的,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回答。宋子韬也是表演系的,被大家称为本年级表演系一哥,长得帅,为人好,大家戏称其为小黄晓明。

    “我不确定对不对,但是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九在古代数字中代表最大,五是最中间,所以用九五表示地位最尊贵,处于权利中心的意思。”说完宋子韬谦逊一笑。

    吴子义也笑了,点了点头说道“呵呵,还挺有道理。”宋子韬一开始以为自己猜对了,直到听到也有道理,才知道错了,但是能被吴子义夸奖,也算十分得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