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2/3页



  但是如今的老朱却对自己出身,还有曾经受过的苦难格外骄傲。

  瞧瞧,这些事情都打不倒咱,那咱就是百炼成钢,一无所惧!

  朱元璋的这个心态,外人是很难知晓的。

  朱铭准备了一肚子马屁话,此时都不知道该如何说下去了……他只能低头假装喝茶,快速转动心思,但思索再三之后,也还是没有什么头绪,只能咬着牙道:“上位可是准备晋位吴王?”

  朱元璋笑着点头,“咱在渡江之后,就用了华夏吴国的年号,如今称吴王,也算是顺理成章,并无不妥之处,朱学士以为然否?”

  朱铭慌忙道:“上位所言极是,中原大地,百年之间,必有圣人降世,中原丧乱,社稷分崩,上位应运而生,为救民而来,实在是万民之福啊!”

  朱元璋含笑接受了这话,他也喝了口茶,随后道:“百年前,成吉思汗亦是圣人乎?”

  轻飘飘的一句话,漫不经心的发问,朱铭听在耳朵里,竟然一阵胆战心惊。

  这话要怎么回答?

  要知道当下大元朝尚在,刘福通还在三路北伐,朱元璋也主张驱逐胡虏,成吉思汗要是圣人,那红巾军是什么?

  可成吉思汗不是圣人,那元朝法统何在?一百年间,无数儒士,又在干什么呢?侍奉昏君吗?

  朱铭的鬓角流下汗水,斟酌再三,这才缓缓道:“上位,宋运既终,天命真人,降于大漠,入主中原,以为天下之主……如此看来,成吉思汗,世祖皇帝,皆是圣人。只是子孙不肖,昏聩无能,以至于江山沦陷,社稷崩颓,豪杰并起。上位,上位便是当世圣人!”

  朱元璋听到这里,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

  这话虽然勉强,但到底还能说得通。

  “诚如是,咱只要纠正元廷弊政,开一朝新局,不在话下了?”

  朱铭立刻点头,甚至是长出一口气,总算到了他擅长的领域了。

  “回上位,来之前,小人反复思量,给上位提出了一些建议……上位应当亲贤臣,远小人。广开言路,察纳雅言。尤其是爱惜民力,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敬天法祖,励精图治。不需数年之功,必定能一统宇内!”

  朱元璋哈哈大笑,“说得好!咱请问先生,谁是小人,谁是贤臣?你不妨说说看?”

  朱铭这下子都傻了,我就是那么一说,你怎么能直接询问啊?

  给我多大的胆子,我也不敢诽谤你手下的文臣武将,要知道我现在还是个白丁,万一惹恼了对方,不是要了老命!

  “上位,我,我……”

  朱元璋摆手,打断了他,“你也不要说了,咱就问你,张希孟如何?”

  “这,这个……”朱铭支支吾吾。

  朱元璋继续道:“他早早追随咱,帮着咱运筹帷幄,筹谋大计,能有今天,他居功厥伟,你说,他算不算贤臣?”

  “算!”

  朱铭咬着后槽牙说,能不算吗?

  老朱笑道:“那他不敬孔孟,尤其厌恶理学,主张重新阐释纲常,他还认为,天下到了今天,让蒙古人入主中原,归结起来,都是士人之过……这也算是贤臣?”

  朱铭额头的汗珠已经连成片了,鼻子上的汗水都流淌下来了。

  他的心怦怦乱跳,难以平静。

  张希孟这人是很让士林挠头的。

  要说他的能力人品,绝对没有问题,甚至是清廉这一块,也无可挑剔,加上张希孟的出身,本来他该成为士林在朱元璋身边的代言人。

  相比起李善长来,张希孟的优势太多了。

  可偏偏就是这么个完美的人物,竟然处处跟孔孟之道对着来,尤其是出手就挖程朱理学的根。

  外人也就是骂骂而已,可是张希孟出手,哪一下不是捶到命根子上?

  光是一个均田主张,再加上对女人分田,入学等事情的肯定,就把纲常伦理拆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也摇摇欲坠。

  君臣、父子、夫妻……张希孟已经解决了大半,现在就剩下一个君臣,如果再让赵构跪下,真的就全都完了。

  这是背水一战!

  想到这里,朱铭只好跪倒地上,磕头作响。

  而后抬起头,仰视朱元璋。

  “上位,天子乃是九五至尊,口含天宪,为万民之主,至尊至贵,纵然宋高宗皇帝有错,也不该跪在臣子坟前,如此则纲常颠倒,后患无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