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粮长-第2/3页



    由于公务太忙了,李善长等人再度得到了拯救,跟张希孟一起坐镇指挥。

    渐渐的,老李露出了惊骇的神色,对于张希孟,又多了一分尊重。

    这小子简直神了!

    谁都知道,征收田赋是最难的,各地都有抗税的情况,老百姓不愿意交,胥吏想着占便宜,双方你争我夺,冲突不断,哪年都会有人被逼死。

    可是今年的情况大不相同。

    各地已经张贴了告示,每村一张,还有人专门讲解,告诉大家伙,税收标准是怎么制定的,要怎么缴纳田赋。

    一切的一切,都讲清楚了。

    到了收获的时候,百姓们彻夜劳碌,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把稻麦抢收完备,有八成的粮食,入了仓库。

    就在还剩下一些粮食没有收完的情况下,一些村子的老农凑在了打谷场,商量了起来。

    “张二叔,咱们村子一共要交一千一百石零五斗,我们都算好了。上位对咱们这么好,不能让上位费事,咱自己送去!”

    中间的老汉点了点头,“做人知恩图报,这是好事,谁送去?”

    “我!”一个小老头干脆答道:“二叔,我们家丁多,田多,还有牲口马车,我们送去!”

    张二叔想了想,斟酌道:“你们愿意为大家伙办事,可也不能亏了你们,村子里再找三十个青壮,跟着你们一起去。对了,再,再多带些粮食,拿一千二百石吧!别到时候不够,丢了咱们上湾村的脸。”

    小老头点头,他起身要去安排,张二叔又叫住了他。

    “告诉下去,让家家户户都好好挑,把顶好的粮食选出来,可不许有秕谷,更不许掺砂石草棍,明白吗?”

    “明白!”

    小老头转身下去,其他的老农也散了,当天夜里,整个村子就忙活下去,妇人们拿着笸箩,仔细筛选。

    将挑好的粮食装进袋子里,每一袋都装得满满的,重量远远超出规定。

    即便如此,大家伙还要多准备一些。

    “这是给上位的,要是掺了坏的,那就是没良心,这辈子只能生闺女,生不出儿子来!”

    面对着可能绝后的诅咒,当真没有谁敢马虎。

    天还不亮,运送粮食的队伍就出了村子,直奔滁州城而去。

    在车队前面的一面小旗上,写着歪歪扭扭的四个字:纳粮报恩!

    老百姓提前主动交田赋,而且还是超额缴纳!

    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可就是发生在了滁州大地上。

    装载着粮食的车队所过之处,都吸引了无数的目光,有的百姓拿着清水干粮过来,主动询问,当知道他们的打算之后,不由得伸出了大拇指!

    “做得对,做得好!上位对咱们有恩,有大恩!咱们就要报恩!”

    “该怎么报恩?还不是多纳粮,让上位的兵吃得饱饱的,用力气杀鞑子。”

    “说到底,还不是让咱们大家伙能过安稳的日子,能吃饱穿暖。”

    很快各个村子,丁多粮多的人家,主动带头,带着田赋,涌向了滁州。

    面对此情此景,你说李善长能不心惊肉跳吗?

    过去拿刀逼着,未必能收上来的税粮,现在主动送来了。

    人心如此,还有什么好迟疑的。

    上位就是天命所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