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监管很重要-第2/3页



  很多不缺钱的大公司,也在积极地寻求上市。不是为了去圈钱,而是让自家公司公开透明,让资本和全社会监督,从而促进企业内部的健康发展。

  中午吃过午饭。

  孙正义还没到场。

  张一明忽然想到了什么,说道:“对了,我跟王建博士说过了。”

  “哦?”周不器眼前一亮,“他什么态度?”

  “没反对。”

  “答应了?”

  张一明摇摇头,“也没接受,咱们要做云计算,他似乎缺乏信心,觉得这个方向难度太大、投入太高,很难做成。”

  周不器哼道:“有难度就不去做,国内的互联网技术永远也发展不起来,永远都要跟着硅谷的屁股后面。”

  张一明道:“不过我听他的意思,他的确有意从微软离职,觉得在那里工作缺乏激情。他以前在大学做研究时,曾经给国防部做过项目,使命感不小。”

  周不器瞥他一眼,“你觉得怎么办?”

  张一明犹豫了一下,缓缓的道:“我想去趟美国,跟他一起,去亚马逊参观、考察。”

  “云计算吗?”

  “对!”

  云计算的概念很早就有,可技术难度太大。是谷歌发了几篇关于分布式算法的论文,为云计算解决了技术困境,这才解决了无数曾经在科幻片里才存在过的技术幻想。

  不过,谷歌现在太有钱了,广告费赚的盆满钵满。

  谷歌的很多项目,都很“炫技”。

  像亚马逊这种被同行们嘲笑为只会卖东西的电商平台,却在2006年上线了第一个云计算平台——亚马逊云。

  不过目前发展的很差。

  大趋势还没来。

  张一明道:“我觉得亚马逊云很有参照意义,对紫微星来说,可能不只是云计算那么简单,还会是一个企业结构的启发。”

  “哦?什么意思?”

  “亚马逊做云服务,其实是被迫之举。亚马逊有网购节,每年的网购节,流量暴增。为了应对这么大规模的流量访问,亚马逊只能是不断地采购服务器,不断的扩充。可网购节结束了,就会有大量的服务器闲置,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为了解决这个浪费的问题,亚马逊就提出了虚拟服务器的服务,就是互联网公司不需要自己采购实体服务器了,直接通过网络,去亚马逊云的平台上购买虚拟服务器,然后把网站架构和数据信息放在虚拟服务器上。这既能有效的避免浪费,也能给同行们提供更低价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

  周不器对这件事并不陌生。

  相反,他还很熟悉。

  阿里云也是这么诞生的。

  张一明道:“你没觉得亚马逊的这种做法,跟我们的开放平台策略很相似吗?”

  “嗯?”

  “亚马逊云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起身的自身需求。然后完成了标准化、规模化,变成企业服务对外出售。我们出售开放平台的策略,是直接出售源代码,是一次性的销售行为,这太粗放了。”

  周不器眯起眼睛,觉得一明同学果然了不得,“你觉得应该怎样?”

  张一明道:“标准化、规模化,形成企业服务对外销售。这段时间咱们要做修图软件,P图神器、美图秀秀和微美秀图,‘大研发、小皮肤’的策略,给了我很深的启发。咱们用‘大研发’部门把底层功能封装起来,提供给前端的产品部使用。那这个封装起来的功能,可否对外出售?可否租给别的企业使用?就像这次的开放平台,假如我们不直接出售源代码,而是封装成产品,出售给新浪博客、QQ空间这类的社交平台,每年收取一笔高额的服务费。这就是一笔细水长流的买卖。”

  这个理念就厉害了。

  在云计算领域,有三个台阶。第一级台阶,是基础设施即服务;第二级台阶,是平台即服务;第三级台阶,是软件即服务。

  不过,这年头云计算是个新鲜概念,没人知道到底是哪步先走、哪步后走。

  亚马逊拥有大量的服务器,从自身角度出发,做的是虚拟服务器,就是第一步,基础设施即服务。

  谷歌最擅长大数据处理,这就是第二步——平台即服务。即搭建一个平台,让网站们把数据上传过来,谷歌的平台帮你处理大数据,简洁高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