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王老板寻找的救世主-第2/3页



  会长是柳老总,理事长是段村长,都是京圈定海神针一般的人物。

  周不器没接触过这么高层次的商业圈子,自然不知道内情,可听说自己把马老板的名额抢了,多少还是……很兴奋的。

  这是认可感啊!

  千金不易!

  去年,老马召开西湖论剑,邀请了一批互联网精英,却没有他。这次,自己算是用实力赢得了大佬们的尊重。

  这也就是过了半年多的时间吧?

  周不器心中颇为自豪,觉得自己的成长,还是很快很猛很瞩目的,至少跟老马有了平起平坐的资格。

  坐下喝茶了,基本上就算定了。

  等5月份了,泰山会所有成员都聚齐了,再走个形式,投票表决,周不器就算正式成为这个组织的一员了。

  卢老总笑着说:“现在的泰山会,跟以前不一样,企业家俱乐部都要成立了,泰山会就不需要承担那样的功能了,是单纯的企业家私人交流的圈子。不过有个规矩,不准记录、不能录音。这里说过的话,不能传出去。传出去了,也不会认。”

  俞敏红补充了一句:“还有,不能缺席。不管什么原因,只要缺席了,就得交20万元的罚款。”

  这就是典型的柳老总式管理思维了,周不器笑道:“一定的,我主要的工作地点就在首都,尽可能的多参与,多取经。不过……”

  他顿了一下,试探着问:“卢老总,听你的口气,泰山会和企业家俱乐部,还有什么关系?方便说吗?”

  卢老总好笑道:“有什么不方便说的?在这里,任何话题都可以聊,别外传就行了。老柳,要不你来说说?”

  柳老总摆摆手,“你说吧。”

  卢老总有点秃顶,却很爱说话,就快速的说道:“当年,国家科委牵头在中关村成立了一个企业家讨论小组,就是想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老柳、老陈,还有村长,都是第一批进来的。后来人就越来越多,一半的人都是来自政府、媒体和学者。当时叫泰山产业研究会。内部还有一个刊物,叫《泰山通讯》,算是内刊,有一些经济上的超前理论和政治主张。当时我们的秘书长老华是体制里的人,有他主导,也出不了事。去年,老华死了。”

  茶室里的气氛,好像一下就冰冷下来。

  柳老总叹了口气,“老华跟泰山会,算是生死之交,挡了不少事。他没之后,内刊就没法办了。”

  卢老总道:“对,从去年开始,泰山产业研究会就改名为泰山会。由一个官方的企业家俱乐部的组织,变成了真正的私人交流的商务圈子。清理掉了大部分不相干的人,就剩下十几个企业家的老家伙了。”

  周不器听懂了,“所以说,泰山会下沉到水底下了,官方才会牵头成立一个企业家俱乐部作为替代品?”

  “基本是这意思,不过这个企业家俱乐部,肯定要更加正规化的运营。”

  卢老总的表情有些冷淡。

  对真正的大商人来说,都恨不得离官方远一点。

  干扰的越少,办的越好。

  凡是走关系做起来的民营企业,往往很难做大。真正做大的民营企业,走的都是市场路线,而不是市长路线。

  周不器点了点头,算是对这个商业组织,有了一个全局性的认识。

  “对了,你们刚才说的村长是谁啊?”

  “你不知道?”

  周不器摇摇头,真不知道。

  柳老总好笑道:“二十年前的外号了,当时小周还没出生呢!他能知道什么?”

  周不器一奇,“外号?”

  另一个王老总高深莫测的说:“‘响当当的大名呢,中关村的‘村长’,你说厉不厉害?”

  “啊?”

  周不器惊了个呆,然后目光看向了柳老总,“‘村长’不是您老?”

  柳老总摆摆手,“人家的四通集团93年就赴港上市了,比联想早了一年呢。”

  “四通集团……”

  周不器听说过,不过都是老派的公司了,这些年来发展的很不好。靠着脑白金,算是回了波血。

  国内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只有5-8年。

  像联想这样,从八十年代活到今天,并且越做越大开始国际化运营的企业,全国也就两家,另一家是华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