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耿桥



晚唐浮生第一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第六十五章耿桥就河北地区而言,最主要的交通动脉并非三条贯通南北的驿道,而是永济渠。

这条开凿于隋代的运河,在唐初时一度湮废。唐代花了大力气疏浚清淤,令其重新恢复生机。

安史之乱前,永济渠畔的贝州号为,围积了布三百余万匹、帛八十余万匹、钱三十余万缗、粮三十余万斛,以给军需—这些物资,都是从淮南、河南一带通过运河转运过来的。

安史之乱后,河北藩镇割据自立,不尊朝廷号令。但在事关切身利益的事情上,他们还是很卖力气的。

比如,魏博镇与忠于朝廷的宣武镇合作治理黄河,修建水利工程。

魏博、成德、沧景、幽州四镇也花大力气疏浚永济渠,维持其通航作用,以至于到了唐末梁初,刘仁恭与朱全忠的战争,所需后勤仍然通过永济渠输送。

永济渠一路向北至独流口,与白河、潮河汇合,东流入海—入海口附近就是直沽了。

永济渠至幽州,仍然有运河,大致是独流口向西,有拒马河,途经淤口关、武清县、安次县,抵达幽州城东南。

这条运河的河道状况相当好,且附近水系丰富,河流众多,有多种选择可以利用,辐射范围也非常大。

后唐长兴三年,卢龙节度使赵德钧奏:

能够胜任千石的河道,相当不错了,中等以下的海船甚至都能驶入。不过大夏朝廷没尝试过,这一段采用的仍然是内河船只运输。

萧敌鲁等人北上时,搭乘的便是此类船只了,这会已出了直沽,进入了武清县南境。

萧敌鲁站在船头,看着两岸密密麻麻的桑林和稻田,感叹道。

后世北京、天津一带,在唐宋时水资源极其充沛,沼泽泛滥,长满了鲜嫩多汁的牧草。五代之时,开辟了大量稻田,种植水稻。北宋年间因为敌我形势的变化,大部分稻田被重新毁为沼泽,种上树木,稻田务管理的面积大为缩水,已不复当年盛况。

丘增祥从船舱里走了出来,说道:

萧敌鲁悚然一惊,知道不该在这种场合怀念契丹,于是补救道:

原本坐在船舱内的靺鞨人、女真人也涌了出来,对着两岸指指点点。

武清县总计7200余户、36400余口,多集中在北半部分,南境的人其实不多,毕竟这里原本是沼泽。但开发了这么些年,又编户了不少百姓,武清县南部也慢慢有起色了,甚至落籍于武清的禁军老兵也多居住在这一片。

常年的武夫生涯让他们攒下了丰厚的家产。为了新家,他们不惜血本,雇佣船只从远处拉来木料、砖瓦,然后修建起了一座座气派的农家宅院。有那小校出身混了个乡佐、里正的,甚至还想办法在门前整了两个石狮子,可谓豪奢。

靺鞨人几乎看傻了。

他们用桦树皮搭建房屋,在地下挖洞,冬天冷得嘴唇发青。家里面养猪的,人、猪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臭气熏天,。

家里那破房子,和这些漂亮的房子一比,简直可以烧掉了。

萧敌鲁用半生不熟的靺鞨语说道:

靺鞨人听了,面现喜色。

一名矮壮敦实的汉子甚至直接抓住了萧敌鲁的手臂,道:

萧敌鲁轻轻抽出了手臂,道:

有人问道:

萧敌鲁适时说道。

又有人问道。

萧敌鲁笑道:

萧敌鲁说道:

众人点了点头。

萧敌鲁说道:

众人沉默不语。但谁都看得出来,他们的眼中透露出了不加掩饰的渴望。

萧敌鲁哈哈一笑,让人拿来一壶浊酒,晃了晃,道:

众人纷纷道谢,争抢不休。

萧敌鲁脸一落,道:

还在路上萧敌鲁就开始给这些野人讲起了规矩。

丘增祥笑眯眯地看着。所有人都是从这一步走来的,这些野人若能守规矩、服从命令,再好好训练一番,将来西征之时,便可发挥大用。

十一月初四,船队在安次县东郭外的耿桥行市暂停。

行市的规模不小,售卖各种物事,大到马匹、耕牛,小到针头线脑,应有尽有。有商徒看到给船只拉纤的挽马后,大呼道。

有人傻乎乎地问道。众人哄笑不已。

又一阵哄笑传出。

确实,有人买回铁力马后,曾给驴子配种,不知结果如何。众人看看铁力马高大的身形,目光又渐次下移,呃—下面没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