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南阳之战(3)-第2/4页





    诸葛亮便对许褚说道:“许统领,请率玄甲重骑跟随武安将军,但千万要保持距离,切莫靠得太紧,不要被敌人斥候发现,一旦武安将军冯楷将军与敌人交战,等双方胶着之时,从左翼突袭敌人侧翼,必能击溃敌军!”

    许褚看了眼陈暮,陈暮没有回应,于是拱手道:“得令!”

    待许褚出去后,诸葛亮便叫来传令兵,对他说道:“去宛桥派人通知李兰将军,令他派少数人马佯装袭击宛城。若敌人出城来追,便在宛桥设伏,若不来追,便收割城外麦田。”

    收割城外麦田?

    陈暮眼睛顿时一亮,诸葛亮这小子确实聪慧,已经将自己的一身本领继承了个七七八八。

    如今已经是六月,由于五月份陈暮大军就已经南下,张绣龟缩在宛城之中,而小麦成熟时期,正是五六月,所以此时城外还有大量麦田并未收割。

    张绣据南阳,南阳诸多县城都以他马首是瞻,但陈暮大军来之后,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得了淯水东岸大量城池,这些城池既然已经投靠朝廷的情况下,百姓收割的小麦自然不用上缴给张绣。

    而作为受黄巾之乱以及董卓之乱较为严重的一郡,人口早就不复和帝时两百余万丁口,且南阳以南的很多县城都被刘表控制,使得张绣治下人口和地盘其实并没有那么多。

    在朝廷军队已经占据了很多地盘的情况下,张绣还得养着军队,那么宛城附近的大量田地收割就变得十分重要,如果全让朝廷收走,损失不可谓不惨重。

    因此诸葛亮这一招可谓是打蛇打七寸,即便张绣不回援,那你城外的麦田就别想要了,除非刘表援助,否则今年过冬的粮食都会成为问题。

    不过这一招厉害归厉害,但还是不能伤筋动骨,狠一点学曹操,直接把宛城周边百姓迁移走,同时再派人袭扰南阳西面的郦国、顺阳、祈县、丹水、南乡等县,搬空刚刚充实的府库,来一招釜底抽薪,保管让张绣绝望。

    只是那样做太伤民心,诸葛亮也许想到了,但并没有这么做。

    将战术布置做完之后,诸葛亮这才拱手向陈暮说道:“师君,可还有遗漏?”

    “不错了。”

    陈暮赞许道:“中军与敌人纠缠,右军牵制,最后由玄甲重骑一锤定音。而对张绣部队,也有所防范,以骑兵威慑,拖延他们的脚步,在这一点上,即便是我也不能做得更好。”

    诸葛亮沉声道:“这都是师君当年用过的战术,曾经在课堂上跟学生讲过,学生一一记下来,今日学生只是东施效颦,并不算什么。”

    “我当年用过的战术?”

    陈暮回忆了一下,发生还真是。

    利用骑兵作为威慑牵制敌人步兵,是当年打黄巾时对郭大贤用过的战术。

    中军对垒,重骑兵侧翼突袭就更不用多说,几乎都快成为了陈暮看家法宝,打黄巾、董卓、袁绍都经常用,屡试不爽。

    谷詷其实这种战术并不是他发明的,别说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单说古罗马时期,恺撒和庞培的法萨卢战役,就是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利用主力步兵正面牵制敌人,然后骑兵侧翼突袭打乱敌人后方阵型的战役。

    所以实际上并不是说战术具有优越性,而是要分析己方与敌方的具体实际情况,然后做出的选择。

    正如陈暮有一支重骑兵的存在,才造就了用这套战术的时候,经常无往而不利。

    如果他没有这样一支重骑兵,那这套战术自然起不了任何效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