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诈降-第2/4页



  这边袁绍准备诈降之计,打算让蒋义渠率领仅存的一些精锐向刘备投降的同时,再让高干发动袭击,那边刘备鲜于辅等人,则是在主将帐篷内商议是否接纳袁军投降,如何接纳袁军投降的问题。

  刘备依旧高坐主位,陈暮、鲜于辅、张辽依次而坐,荀谌还是坐在对面,帐篷内大小将领站着,下方阎柔和王虎正单膝跪着正向刘备禀报他们在城中看到的所见所闻。

  “明公,我们进城的时候仔细观察过,看到城中士兵皆无斗志,街上也没有什么人巡逻,城头防守的士兵很少,很多人都坐在城墙根下晒太阳。”

  王虎说道:“我看那些冀州士兵应该是已经处于军心涣散的边缘,如果是我们的士兵这样的话,我难以想象。”

  “不错,城中确实是这般情景。等我们进入府邸之后,看到袁绍的将士们正在哭灵,一个人脸色苍白,躺在厅内地上,下面垫着席子,穿着华服,手臂露在外面。”

  阎柔说道:“单靠外表,却是看不出那人是真死还是假死。后来我想出一个办法,佯装为袁绍上香磕头,故意触碰到了袁绍的手臂,那触感冰凉,毫无热感,与死人无异,而且我触碰到的是手腕,亦无脉搏,应该是死了,只是不知道此人是不是袁绍。”

  “此人面相如何?”

  刘备询问。

  青州军中见过袁绍的人其实不在少数,刘备关羽张飞陈暮典韦乃至于赵云黄忠武安国管亥田丰等人当年在讨董的时候都见过他。

  但这些人都是青州高级将领或者高级谋士,派他们进城去看风险太大,所以只能让阎柔和王虎去。

  二人去了之后记下袁绍的样貌,然后再回来禀报就是。其实刘备自己也已经七八年没见过袁绍了,人的样子会根据胖瘦不断变化,所以这种方式也很难进行判别。

  不过当阎柔和王虎描述完之后,刘备和陈暮对视一眼,微微点头。确实描述得跟袁绍一模一样,最重要的是,袁绍额头有一颗痣,这点做不得假。

  古时候没有照相机,想确定一个人的身份很难,所以往往会通过人的外貌特征来分辨。

  这些特征甚至会写入户籍当中,最好的分辨方式就是脸部、痣、胎记、以及胡须之类的特征,比如关羽面如重枣、二尺长须,张飞燕颔虎须、豹头环眼等。

  在具体特征上,阎柔和王虎描述的袁绍,跟刘备陈暮记忆里的袁绍是很相似的,因此众人也是信了八分,认为或许袁绍真的死了。

  几个人都没有怀疑袁绍会不会诈死,古人玩诈死倒是不在少数,但几乎很少会发生在袁绍这种级别身上。

  原因很简单,袁绍是冀州主心骨,他一死,城内的士兵立即就会崩溃,从而兵败如山倒。

  所以用脚指头想都应该明白,袁绍不会蠢到这个地步。

  那么剩下的,就是如何接受投降这件事了。

  历史上赤壁之战的时候,黄盖说要投降,是带着自己的人马往曹军跑,结果船上全都是引火用的鱼膏油脂。

  荀谌对众人说道:“我们是愿意打开城门,献出城池,放下武器出来投降的。不过袁氏待我等不薄,因而军中将领们商议,希望能够将袁公发丧之后,由城中将领率众来降。”

  刘备对鲜于辅道:“为旧主发丧乃是人之常情,鲜于将军以为如何?”

  “善。”

  鲜于辅点点头:“只是你们打算如何发丧?”

  荀谌就说道:“城中如今最高将领为蒋义渠将军,他说愿意率众先向将军投降,投降之后,他乃抬棺送袁公回邺城,交予公子谭之后,再回邯郸,回城中让士兵们把武器交出,齐王与将军觉得是否可行?”

  “他不带士兵走吗?”

  鲜于辅问。

  “不带,士兵亦恐惧杀戮,惧怕齐王与将军之威,不敢出城。”

  荀谌解释道:“所以蒋将军只带少数人出来,送袁公棺木回邯郸之后,就立即回来,绝不食言。”

  鲜于辅想了想,点点头道:“若是不带士兵走,那便无碍,齐王觉得此策可行否。”

  刘备说道:“将军代表陛下,此次受降,全由将军代劳即可。”

  “那便如此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