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开闸(爆更两万第四章)-第2/4页



  同样的在洹水下游地区,关羽军也修建了大坝蓄水。这段时间导致洹水暴涨,开始慢慢淹过河道,通过护城河涨进了洹水城中,街道已经被淹没。城中颜良文丑都以为只是暴雨所致,并未生出什么警惕之心。

  主要也是最近气候过于异常,大雨加大雪,城中的斥候没办法出去。好在城中的粮草倒是还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他们倒也不急,想着再等个把月,天气回暖,再从后方运粮也不迟。

  正因为气候让城内无法外出侦查,关羽反倒是在城外大肆挖掘沟渠,沟渠于安阳城外连通着洹水,围绕着城池,差不多有好几条深两丈,宽两丈的壕沟,引洹水注入,把河流的水位反而下降不少,引得城内颜良文丑大肆嘲笑。

  他们还以为关羽是在帮他们疏通洪水,纷纷讥讽城外的关羽在做傻事。却不知道,历史上的曹操,就是这样顶着审配的嘲弄,硬生生灌水淹没了整个邺城!

  当然,曹操水淹邺城和关羽水淹七军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

  根据史料记载,曹操是在邺城外围挖建沟渠,然后引漳水注入,让沟渠大量流入护城河,护城河以及沟渠当中水位暴涨,漫过了地面,导致邺城外围直接变成一片湖泊沼泽,让城外的粮草无法运进去,使得城内的人饿死大半。

  也就是说,所谓的水淹邺城,根本不是什么洪水冲垮城池,城里的水位顶多就是漫过人的膝盖而已,除了让外围运送粮草辎重的车辆无法进入以外,对城内的生活并不会造成什么太大影响。

  而水淹七军就不一样,那是真正的洪水,当时于禁庞德驻扎在城外,与城里的曹仁互为犄角,结果遭遇暴雨天气,汉水暴涨,城外发大水,把军营全都淹没。

  根据史料的说法,当时水位最深的地方高达五六丈,也就是十多米的深度,城外几乎是一片汪洋大海,士兵只能跑到山上去躲避洪水。

  然后关羽水军乘坐大船浩浩荡荡而来,猛攻提坡,用箭支射山上守军,于禁被迫投降,庞德惨遭生擒。

  一时间关羽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几乎要考虑迁都的事情。

  这就是水淹七军的全部过程。

  可以说,跟关羽水淹七军一比,曹操发的水就跟小孩子撒的尿一样,完全没有可比性。

  但还是那句话,水淹邺城或许确实比较水,可只要它有用就行。

  运粮的车辆是两轮马车,如果陈暮完成跟曹操同样的操作,洹水暴涨,把安阳周边淹个一干二净,即便水位只能过膝,运粮车队依旧进不来。

  上个月又是大雨,又是大雪,这段时间还是大雨,接连的极端天气,根据间谍回报,城内已经有两个月没有运新粮。

  三四万人每日吃喝,城内的粮草就算是堆积如山,也必然所剩不多,只要计策成功,安阳必破!

  陈暮怀揣着这个心思,马不停蹄开始往林虑谷口的大坝方向赶。

  明明还是大白天,外面的天空却像是傍晚将夜一样,阴沉沉粘稠的乌云仿佛要掉下来将人压扁,远方深邃的太行山脉如同一条狰狞的黑暗巨龙,偶尔有闪电划破虚空,将人的脸色都映照得苍白。

  淅淅沥沥的雨水当中,陈暮穿着蓑衣,紫影带着他飞速奔驰。百来名玄甲重骑放下重铠,只单人单马,着轻甲跟随,这次任务危险不大,无需单人双马,百人即可。

  荡阴与林虑谷口很近,约五十余里路,跟荡阴去安阳的路程相差不多。从午后出发,大概过了一个多时辰,抵达了林虑谷口外约十余里地的位置。

  当他过来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远处宽达四丈,深两丈的水渠波涛翻滚的河水继续往前方洹水出口处流淌,在入口处有非常大的一处洼地,这里也是陈暮精心挑选的大坝处。

  因为此地原来的地势就比较低,处于谷口外围的一处盆地,面积达1.7平方公里,陈暮派人在这里扩建深挖了一番,然后在水渠的出口处修建了大坝。

  之所以选择这里,有这片盆地是其次的。最主要的是这里离林虑谷口约十余里,离安阳城约二十余里,而河对面的袁军也不会在这片没有重要战略地方的区域驻扎,比较安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