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年轻袁绍,雄主之姿(感谢鲁比大佬盟主打赏)



  听到陈暮有办法帮袁家弄两个太守,袁隗欣然同意。

  对于他来说,不同意那是傻子。

  他当时候甚至还在心里想,这个尚书令得多傻,才会提出这样的利益交换?

  拿一个太守换两个太守,只是为了自己留下来的政策顺利实施?

  呵呵。

  碰上这样的事情,袁隗做梦都能笑醒来。

  简直是血赚。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会这么想,是因为袁隗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如今政局稳定,海内承平,大汉完全没有任何要灭亡的迹象。

  事实上,即便是原本历史上的东汉,也完全没有到皇朝末路的时候。

  纵观历朝历代,所有王朝崩溃,都离不开几点。

  一,王朝失去了民心,起义不断,如秦末和元末。

  二,天灾人祸以及外敌入侵,如宋末和明末。

  三,皇帝大权旁落,各地军阀无数,如晋末和唐末。

  特别是晋末和唐末后期催生出了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可见地方势力有多混乱。

  而东汉呢?

  虽然也有起义,但除了黄巾之乱,基本没有威胁到统治的大规模反抗。

  天灾人祸和外敌入侵更无从谈起,天灾虽有,却不是很多,动摇不了根基。

  至于外敌,除了并州以外,幽州和凉州的外族势力,基本都被地方军阀打成死狗。

  皇权旁落也不可能,因为汉灵帝还掌着权,局势也还算稳当,不然的话,他不会脑残到收税。

  而且即便收了税,在他死前也没发生太大的动乱,就可想而知汉末都没有这些问题。

  要不然为什么说其它朝代都以弱亡,唯独汉以强亡?

  那是因为汉朝真的不该亡。

  如果没有董卓的话,正常情况下,哪怕刘辩刘协少年继位,依靠朝廷那一批老臣,完全可以度过这段困难时期,等皇帝长大后掌控权力。

  更何况现在汉灵帝还没死。

  所以在袁隗看来如果有人跟他说大汉国祚就这几年的事情估计袁隗会把他当神经病看待。

  而且不止是他,几乎天下的人都这么想。

  当初陈暮跟刘备说起这件事情那还是黄巾之乱大汉江山摇摇欲坠的时候,结果刘备的反应充满了不敢置信就代表了现在大部分人的想法。

  因此袁隗根本想象不到,未来会发生那样的变故听到陈暮的请求之后几乎想都不用想,直接就答应了。

  这就是因为两人站的视角不同,考虑的问题也不同。

  陈暮看到了江山变迁,要把未来的对手弄走。

  袁隗以为江山稳固想要让子孙升迁。

  目光的长远决定了未来变化。

  在陈暮走后,袁隗就立即派人去把袁术叫来。

  之所以叫袁术不叫袁绍,是因为两个人不对付,关系并没有大家所想象的那么好。

  袁术曾经公然说:“群竖不从吾,而从吾家奴乎!”

  当众骂袁绍是自己的家奴完全不把袁绍当兄弟,可见二人关系有多恶劣。

  因此袁隗为了防止二人见面吵架只能一个一个地喊来,而且必须先叫嫡子袁术不然袁术知道了肯定会闹。

  当袁术来到袁隗的府邸,看到袁隗正在湖心亭钓鱼有些散漫地道:“叔父叫吾来何事?”

  袁隗淡淡地道:“公路我欲把你调出京城,去外地做太守,你觉得如何?”

  袁术惊讶道:“叔父有门路?”

  其实虎贲中郎将也不是完全没有权力,《汉官典职》曰:虎贲中郎将,主虎贲千五百人。

  然而相比于人家北军的中郎将执掌数万人,袁术这个虎贲中郎将其实就是个看大门的,管000多人的皇宫外围宿卫禁军,权力也就那样,而且不是那么自由。

  所以袁术早就不想干了,只是碍于这个职位是袁家倾尽全力才弄上去的,不得不继续做下去。

  听到自己要外放太守,去地方当土皇帝,袁术当然开心。

  “嗯。”

  袁隗点点头道:“不过也没有十成把握,我叫你过来,只是让你做好心理准备,看你愿不愿去。”

  “愿意,当然愿意,天天看宫门,我早就嫌烦了,只是不知是何地?”

  袁术毫不犹豫同意。

  袁隗便说道:“愿意就好,如无意外,应当是长沙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