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手术-第2/3页



  据他观察所得,外孙女那本医书记录的大多是外科之术,并无医理,因此外孙女也并不会把脉诊病。

  而他自己从医多年,虽则处置过穿肠烂肚的伤患,但也只是清洗缝合再开些药调理,能不能治好也要看患者的命数,在一个好端端的身子上开口破肚却是从未做过的,他知道有些大医做过这样的手术,但是他的小外孙女?

  还没等他说什么,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走过来,身后还跟着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男子。

  这就是安乐堂另一位大夫方济民和他的儿子方伯泽。

  两厢见礼。

  方济民看上去文质彬彬,身型偏瘦,神色谦和,他本是太医院的大夫,一个月前安乐堂另一位老大夫告老回了老家,他便替补了过来。

  方伯泽跟他父亲截然不同,长得虽然也五官端正,神色间却带着一股阴郁,显得不好相与,此刻他正满脸不耐。

  他们父子俩正是为屋里的病人来的。

  病人十六岁,名叫孙二柱,是个新兵,送来安乐堂已经两天了,来之前身体不适也有三天,害怕花钱就没找大夫,以为自己熬一熬就过去了,没想到腹痛愈来愈加剧,送来安乐堂服药两日也没有好转反而有恶化的趋势。

  方济民医术本也不错,否则也不能进太医院,这次来邺城,其实是因为儿子方伯泽在京城得罪了人才带着他远走避祸。

  以前肠痈病人他也有诊治过,都是早期就服药,大多也能治好,但是这次的病人送来的时候显然拖得久了,而且病情发展快,他用了猛药都压不住。

  他在屋门外给李书民爷俩大致介绍了一下病人病情。他刚来邺城不久,等闲是不会得罪李书民的,况且他们平日各作各的活,并无利益冲突。

  介绍完孙二柱的病情四人一起进屋。

  孙二柱躺在床上,身型虽不小,却非常瘦弱,一张黄脸透着青白,正有一下没一下地呻吟着。

  看起来病情已经很危急了,如果拖下去等到阑尾穿孔,即使马上手术在这种情况下也难以保命,但是现在手术救活的几率起码有80%以上!

  张晓瑛不及多想,先向方济民深深行了一礼:“方大夫,可否请您移步屋外说几句话?”

  方济民愣了一下,看向李书民。

  李书民忙对方济民也行了一礼:“这是我徒孙,方才正要与我说起医治这肠痈之术,方大夫如若不介意,还请一起移步。”

  身为大夫,有人愿意跟你分享医术之道,岂有不愿之理?哪怕对方只是个毛头小子,万一人家真有家传绝技呢?

  几人一起到了安乐堂的诊室,张晓瑛快速画出了阑尾的正常形态和发病形态,简单介绍了阑尾炎手术的原理和过程,最后又对着方济民深深一礼:

  “方大夫,此法为我三年前遇到的一位婆婆教与我,她也带着我做过几次手术,但是此术最为关键之处在于术后控制感染,因此孙二柱术后如何,还需仰赖您的诊治。”

  方济民早就呆若木鸡。

  他第一次看到有人可以如此清晰地绘出人体内的肠子,再听到这小子是要剖腹截肠,震惊之余又有隐隐的期待,脑子里只觉得嗡嗡作响,一时没反应过来张晓瑛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等张晓瑛再请他手术后开方调治,他知道这是张晓瑛给他抬轿,急忙摆手:

  “不可不可,李大夫在诊治外伤感染这方面比我精进许多,我岂能班门弄斧。即是张小大夫做的手术,自然要由李大夫开方调治。”

  他说完这句,竟又对着李书民和张晓瑛行礼:“不知张小大夫做手术时可否允我一旁观摩一二。”

  张晓瑛避过他的礼,看向李书民,李书民看着她微微点头,她松了一口气,对方济民还礼:“自然可以。”

  结果这个张晓瑛眼里的小手术成了安乐堂的大事,在张晓瑛的要求下申请观摩的李峰方济民和修正堂的学徒都穿着消毒处理好的外袍口罩进入手术室——也是临时消杀好的一个屋子,李书民也全副武装站在最近旁的位置充当助手。

  张晓瑛最担心的是术后感染,幸亏酒精制成了,她用酒精仔仔细细地从孙二柱的前胸一直到小腹擦拭了五遍,又用开水烫煮过烘干的布单盖住孙二柱的身子,只露出准备开口的位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