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方腊起义(三)



  孙县丞与钱主簿一道离了县衙,钱主簿问道:“孙大人,你说这两浙路的农民暴动会波及到我们这里嘛?虽然我们泉州府属于福建路,可是我们距离两浙路可有好几百里地,我们北边还有福州、兴化军顶在前边。”

  孙县丞摇摇头道:“不好说,摩尼教教徒众多,而且不要忘了我们福建这边也有摩尼教教徒,难保他们不会跟着起事。”

  钱主簿点点头道:“是啊,只盼朝廷赶快发兵镇压暴乱,别波及到我们这里就好。”

  孙县丞继续说道:“就算福建这边没发生暴乱,也会被暴乱产生的流民影响到,农民暴乱产生的流民数量可不是几万,有可能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光凭泉州北边的福州跟兴化军几个地方可处理不了那么多流民,流民肯定会到我们这里来,钱大人你身上的担子可不小,流民们要是没吃的也会发生暴乱,不过某想我们这里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我们的知县大人对于百姓还是很宽仁的,知县大人自己应该就会拿出一部分粮食来救济流民。”

  钱主簿点头道:“多谢孙大人提醒,钱某知道了,就是不知道会来多少流民,县里粮仓的粮食够不够用。”

  孙县丞皱眉问道:“钱大人,你不会对粮仓的粮食动过手脚吧?”

  钱主簿赶忙摆摆手:“没有没有,钱某可不敢做这等杀头的事,粮仓里现有的八万石粮食钱某可没动过一粒。”

  孙县丞惊讶道:“八万石,这可比前几任知县在位时粮仓粮食多了不少啊。”

  钱主簿答道:“可不,这多亏了知县大人消灭了那批地主豪强,给县里其他地主豪强以震慑,让他们上缴粮食也不敢跟以前似的缺斤少两。”

  孙县丞点头道:“咱们这位知县大人眼里可揉不得沙子,他宁愿给我们私自提高俸禄,也不愿意让我们与百姓争利。”李昕要听到孙县丞的话肯定会说你这不是废话嘛,不与民争利才能保证县城的长久稳定,这样李昕才能安心划水全力建设兴汉岛。

  李昕来到厢兵营巡视了一圈找到张虎:“张虎,从今天开始全城戒严,晚上宵禁,厢兵营全体士兵停止训练,你来安排一下城防与巡逻城内事宜。”

  张虎问道:“郎君,发生什么大事了嘛?”

  李昕点头道:“两浙路爆发了农民起义,为防止咱们这里受到波及我才这么做,另外这也是吸引流民的好时机,这段时间我都会在惠安组织此事,不过你跟厢兵营一定要保证县城的稳定。”

  张虎抱拳道:“是,郎君,属下明白了。”

  安排好县城的一切,李昕就回府了。

  随后的一段时间,方腊的起义军开始爆发性增长,起义的声势也逐渐扩大起来,方腊宣布起义不到十天就有数万人参加义军,在息坑打败并杀死了宋将蔡遵。

  随着起义规模的扩大,两浙路开始产生大量流民,管家带着一些人员护卫在两浙路与福建路交界的地方散布一些言论,告知那些不想参加起义的流民只要南下泉州就有活路。并不是所有农民都愿意搭上全家的性命参加暴动,毕竟农民起义的成功率太低了,在中国的历史上除了最后一次其他的农民起义都失败了,况且农民起义对地方上的破坏也很严重,说实话农民起义军就是一帮乌合之众,没有纪律的约束,义军每到一个地方就如过境的蝗虫一般一扫而空,烧杀抢掠更是家常便饭,所以很多平民也都是农民起义的受害者,只要给他们指引一条活路,他们就不会被裹挟着参加起义。

  往泉州去有活路的留言逐渐在流民中传播开来,就好似一盏明灯一样指引着部分流民开始往泉州而去,而李昕也在通往惠安的几个路口设置了粥棚,指引着流民前进的方向。

  随着流民的到来,阮小五的船队也开始忙碌了起来,以前平常都是几百流民的运输量,现在最少都是一千人的规模,后来随着起义规模的扩大,流民的规模也在急剧增长,两千人、三千人、五千人,最多的一次船队运送了八千人之多。

  看着流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加,李昕开始感觉有些吃力了,而同样感到吃力的还有兴汉岛,随着大批流民的登陆,整个兴汉城与鸡笼城都忙碌了起来,所有的儒生们都被动员了起来,每天忙的四脚朝天,给流民们宣讲政策、分钱、分地、分房,没房可分的还得安排帐篷住宿,最关键的还是粮食,不过还好兴汉岛开发这两年李昕没少往岛上运粮食,再加上兴汉岛部分土地经过一轮绿豆耕种后已经开始出产粮食,所以粮食还暂时够用,不说能让流民们吃饱,保证不饿肚子还是能做到的,有饭吃再加上岛上已有住民的帮助以及刘法等将领带领军队强力的维持,兴汉岛总体上还是稳定的,没出什么大乱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