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敢求不敢应-第2/3页



  就见老二熟练的安好风箱、支起炉子后,端起需要补的铁锅,举在老大面前。

  老大手里拿着个小铁锤和小刀。

  先在锅沿处挨着敲打一圈儿,接着再敲敲锅底,最后在用小刀看似漫无目的的剐蹭一番。

  不同的位置发出不同的声响。

  老大闭着眼,仅仅凭借声音就能够判断出那里出现了问题。

  而后示意老二将铁锅扣在砧子上,便举起榔头,小心翼翼的开始敲打起裂缝之处。

  这时老二腾出手来,把框子里的铁块按照用量拿出一些,直接丢进坩埚里用火熔化。

  拉风箱这样的体力活,此刻已经无须操心。

  自是有许多顽皮的孩子觉得新鲜,将风箱拉的“呜呜”至响。干锅内的铁块随着温度上升,逐渐融化成明艳的铁水,极为刺眼。

  待铁块全部融化且温度适宜之后,老大便让开位置,用手里的小刀示意出需要修补的地方。

  老二双手握着铁钳夹,将坩埚整个从炉火中提起,而后将其中的铁水迅速地倒在上面。

  裂缝处已经被老大铺好了垫子,上面洒满了木炭灰,中间留着一个小坑。

  铁水倒进去后,这个垫子便彻底固定在锅底,动弹不得。

  稍稍定型后,只听“滋啦”一声,热气蒸腾。

  众人回过神时,修补的铁水外已经涂抹了一层浆水,补丁的表面也不再突兀,看上去和新的一模一样。

  交还给主家手里前,老二会往里装上清水,以此检测是否无恙。

  和街边变戏法儿的同理,这也是对自己手艺的信心和卖弄。

  长此以往,兄弟俩的名气越来越大。加之石碾村靠近曾经的皇城,还算是发达富裕,不会有赊欠之类的口角发生,兄弟俩便在此定居下来。

  每个月出门一趟,把临近几个村都走走,做些活计。

  既让自己的手头宽裕些,也给旁人带去了不少便利。

  待石碾村并入中都城后,这两兄弟突然间销声匿迹。

  曾经的村子,现在的长街。

  石碾接慢慢热闹起来后,一对兄弟却便在这里最具地位。

  开始只有个卖炒瓜子的小门面,后来便成了现在刘睿影等人身处的“会仙楼”。

  一个小小的店铺做成如今的场景,属实是不容易,尤其手艺人是实打实一锤子敲出来的。

  何况不单单是石碾街。

  整个中都城里的三教九流,却是无不听从这一对兄弟的差遣。时日久了,这“汪老大”的称呼便深入人心。

  中都城不认虚名,两兄弟做的事人人都看在眼里,若是有不服气,就得掂量掂量以后的锅碗瓢盆坏了该找谁修,维持生活的用品,总是最方便打入人心的。

  中都查缉司曾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统筹城里这些人等,但后来却全然放归,让这汪家的两兄弟继续掌管。

  那些空有名号的人并不得信任,一来是外来者,城中人觉得不亲切不说,接触的也没有和两兄弟多,任谁也不会弃近求远。

  明面上,中都城的三大家最为光鲜。但实际里,就连邓鹏飞也知道,自己许多办不成的事,只是“汪老大”说句话的功夫。

  毕竟这中都城可不只是擎中王府、查缉司、三大家这些官府以及门阀氏族,最多的还是普通的百姓们。

  百姓是根基,虽然看似弱不禁风,可却是一个城的根本,官员虽有权利,可也是在百姓拥护的条件下,因此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是如此。

  “汪老大”在这一层面说一不二,极有分量,当然是碰不得的。否则一旦激起民变,三威军也派不上任何用场。

  他们也要考量,城中的家人亲属,一旦民变,那便根本解决不了,也无从打压。

  但就是这么两位可以在暗地里统御整个石碾街甚至中都城的人物,却不惜对着刘睿影下跪可想而知他们想要乞求的事,一定非同小可。

  “刘典狱,您可以说‘会仙楼’的瓜子不好吃,酒也可以不喝。但说说话总不会有什么吧?我哥性子慢,这也是逼急了,才会如此行事,还请莫要介意!”

  “汪老大”和友人寒暄了几句,快步走到刘睿影面前,躬身行了一礼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