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浪子,旅人,酒鬼,侠客【下】-第2/3页



  他着实难以理解,为什么这些酒客们在吃完糖炒栗子后,要将空壳都重新装进袋子里,还给熊姥姥。

  “俗话说愿汤化原食。西北草原王庭的人,用晾干的牛粪来烤牛肉吃,味道好的出奇。我的糖炒栗子之所以比徐记的好吃,不是因为我用的糖好,也不是因为我的栗子生的好,而是因为我炒栗子的火是用上次栗子的空壳生出来的。”

  熊姥姥说道。

  刘睿影听后觉得这说法真是颇为新奇!

  在此之前,他只从书里读到过什么“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

  意思是说这煮豆来做豆羹,但是却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之留下豆汁来作羹。而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竟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以此来比喻血亲之间或是关系极为亲密的人,互相逼迫。

  刘睿影很小就会背这首诗。

  因为中都查缉司负责在书塾中任教的先生告诉他们说,这豆和豆萁,就是他们与查缉司之间的关系,坐在这座书塾中一道念书的众人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劝慰他们决计不能互相逼迫,互相出卖,互相坑害。豆与豆萁是同等重要的,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够共同茁壮。

  这个道理刘睿影当时记得很牢固,因为这先生做的比方着实生动形象。即便他们还不懂什么叫做出卖坑害逼迫,但豆子与豆萁是都见过,也吃过。故而不难想象出这用豆萁来煮豆子,若它们也要感知与生命的话,那却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情。

  不过正是因为这样一首短短小诗,经由先生的秀口一吐,却是就在这些孩子心里生根发芽,日后长成了参天大树,为中都查缉司避免了不少麻烦。

  让他们自小心中就有一条界限,即使以后做了什么错事,也永远守护那条不可侵犯的界限。

  所以即使查缉司做的很多事情都见不得光,但从成立伊始到现在,查缉司中的确是没有过一次真刀真枪的内斗,以及为了自身利益而背叛的先例。

  熊姥姥这话,乍一听很有道理,但却彻底颠覆了刘睿影这么多年坚定地认知。就好比将一个人用粗壮的麻绳捆绑起来,只能让他变成一头暴怒的野兽。然而要是连带着蒙上了他的双眼,剥夺了他汲取光亮的途径,那你就会变成他惟一的神明。

  越是抽象的境界,越是难以进入。所以无论是在皇朝时期,还是当下的五王共治,总是画画的人最多,著书立说的人其次,通晓音律的人最少。因为音律最为抽象,最为难以捉摸理解。

  就在刘睿影饱受这般冲击的煎熬时,华浓却独自一人走在中都城里的一条路上。

  他没有带剑。

  因为刘睿影提醒过他,要是没有说得过去的身份,带着剑在中都城里游走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查缉司,三威军,都会盯上他,找他的麻烦。不过刘睿影也告诉了他,中都城里十分安全,即便是没有剑,也不会有人伤害到他。

  这是华浓第一次空着手出门。

  他的右手仍然保持着半紧握的姿势,肘部微弯,似是仍然拿着剑。这么多年来形成的习惯,可不是一下子就能改掉的。不过他还是听了刘睿影的话,没有带剑。

  这不是因为他对刘睿影言听计从,而是他真的不想给自己这位师叔招惹什么麻烦。不过最本质的,华浓还是担心他若是带着剑出来闲逛,麻烦会先找到他。

  很多时候华浓都情愿旁人把他当做空气。

  为此他甚至还做过许多训练。

  比如故意将吃饭喝水的动作放缓,以为只要自己足够慢,别人就主意不到他的变化。但很显然的是,他失败了。旁人不但没有将他是做空气,反而要比平时加倍的关注。尤其是他的师叔刘睿影,甚至还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问他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从那以后华浓学会了不刻意。

  让一切都自然而然的发生下去。

  虽然他的言语依旧少的可怜,但也并不避讳在需要的时候与人来一场正常的交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