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进攻-第2/6页



  李氏跑出了屋外,此时外面到处都是血迹和村民的尸体,慌张的她趁着乱就随便往村外一处方向跑去,可在屋子里已经解决了王伯的那名梁兵也随后跑出了屋外,他见不远处的李氏正在往村外逃跑,于是便对着其他的梁兵大喊,“快,那个妇人,别放她走了,杀了她!”

  此话一出,周围的梁兵都纷纷往李氏那儿追去,李氏一女子抱着孩子实在是跑不过这些梁兵,没一会儿就被追上了。下一刻,李氏便被身后梁兵手中的长枪刺中,她随即就扑倒在了地上,而怀里的孩子也因惯性脱手而出。

  村民在梁军的杀戮下,死的死,逃的逃,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

  此刻,李氏趴在地上,正艰难的在地上爬向不远处正在哭喊的孩子,而她的身后则拖着一条长长的血迹,可是渐渐的,她发现怎么也够不着孩子,明明就在眼前。

  恍惚间,她忽然想起了从前,回想起那时和吕建热恋的时候,两人在青葱的草地上你追我跑,之后又紧紧的拥抱在一起,那是多么的幸福啊……

  李氏死了,可惜她的手并没能抓住孩子,任由孩子在梁军的铁蹄下哭喊。

  在一不大不小的院子中,韦婉正独自一人坐在椅子上刺绣,她身着一袭白色的曳地长裙,纯洁如雪,衣裙下摆犹如天上云朵一般轻落于地。雪白的玉颈和精致的五官显得无比雍容柔美,飘逸的青丝上是一对金丝镂空的金钗别着,微风吹过,一缕青丝不经意间垂落下来,她素手轻轻撩起,显得无比妩媚,那双颊边若隐若现的一点红扉更是透着一种肌肤如花瓣般娇嫩,整个人好似仙女下凡,叫人不敢直视。

  这刺绣也是才拿起来练没多久,连年的征战早已生疏了许多,父亲韦青是朝廷的长史,所以韦婉从小就饱读诗书。那时国家连年战火,韦婉虽为女儿身,但也想为朝廷奉献一份微薄的力量。晋国是才建立不到二百年的小国而已,历代皇帝基本都是打过仗的,所以对武官和军队都尤为重视,渐渐的,朝中大臣的子孙皆从军报效国家便成了正常现象,韦婉就是在那时顺应时势不顾父亲阻拦从了军。可韦青就她这么一个女儿,又是老来得子,珍视为掌上明珠,但那时韦婉实在太过任性,无奈的韦青干脆就听从她,让她去经历一番战场上的冷酷,也好借此来磨灭磨灭她的性子。最后,韦婉便被安排到了左将军尚花语帐下,就负责写写军令文书。

  韦婉十八岁从军,如今已二十有三了,从军三年,在平安县任县令两年。她早就到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可先前韦青帮她物色的好几名青年才俊她全推辞了,之后去从了军,这婚嫁之事就一直被耽误了下去。如今天下太平,现在的她觉得自己也没必要再当什么官了,自己就应该辞官立刻嫁人,嫁一个平凡普通的男人,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

  想到这里,韦婉心想看来自己这些天要好好物色一下郎君的人选了,那……就从这个县城里开始找

  渐渐的,韦婉按耐不住内心的憧憬脸红了起来,不经意间,手中刺绣用的针扎伤了她的手,正在她心烦意乱的时候,外面闯进来了一士卒,“报!大人,县城外巡逻的兄弟说梁军马上就要杀过来了,而且这些梁军还屠了城外的村子。”

  韦婉闻言顿输花容失色,她一脸难以置信道:“这怎么可能?为什么边界岗哨的人没来禀报?”

  士卒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但韦婉此时也意识到再问这些已经毫无意义了,必须要快快做出防备,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随后韦婉开始严肃的问道:“这梁军来了多少人?”。

  “回大人,大概有三千左右。”

  “随我出去召集大家集合,准备迎敌。”

  她来不及多想,立即放下手里的针线,快步跑到了屋外。

  此时县城中的百姓听到外面梁国大军马上就要来了,顿时都慌作一团,韦婉见状便立刻跑过去安抚着他们,“大家不要乱,都来我这儿,我会保证大家安全的。”

  说完韦婉就开始组织士卒把县城里的百姓都召集了过来。

  百姓必须先行离开,因为韦婉很清楚,敌军马上就杀过来了,一旦县城失守,他们留在县城里肯定活不了的,这还不算在外的其他村子里的村民。再多的也管不了,现在眼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命令城内士卒做好防御工事,拖延足够多的时间用来给城里这些百姓逃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