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龙归大海(二)



次辅、建极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太子太太傅,赐尚方宝剑、王命旗牌,督师辅臣!

“哗”

一听到崇祯的任命,这下子,一帮群臣顿时按捺不住了。

任次辅、建极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太子太师,这可是多少大臣梦寐以求都求不到的位置啊。

今天就这么给了刘锡命这么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年轻?

这帮大臣可没谁考虑刘锡命要去中原督师的事情,一个个首先想到的便是不服气。

凭什么,论资历,论本事,什么时候轮的到刘锡命啊。

然而诡异的是,虽然不少大臣全都心中腹诽,竟然没有谁急切地跳出来反对。

原本属于朝廷上的杠精,东林党人此刻竟然也沉默了。

此时刘宗周已经被复职为都察院左都御史,他此刻便默默地站在朝臣队伍的最前列默不吭声。

黄宗羲、黄宗会三兄弟全是他的亲传弟子,这三人又都与刘锡命交好。

尤其是黄宗会,更是只差和刘锡命穿一条裤子了,有这一层关系在,刘宗周怎么可能专门为难刘锡命。

更何况与一般的东林党人稍有不同的是,刘宗周虽然也是杠精中的南波万,而且为人也迂腐保守,但是忠君这一条他可是不曾有过半点动摇的。

如今刘锡命既然愿意到中原这个大火坑里去,至少说明人家忠于王事,这种情况下就更没有必要阻拦了。

刘宗周不发话,他身后的一帮东林中人便也纷纷熄火。

至于其他朝臣,楚党自杨嗣昌死后,姚明恭勉强担任了一回儿楚党领袖,只不过他年纪也大了,去年便已致仕,现在还指望刘锡命那点儿香火情救命呢。

四川、陕西等官员就更不用说了。

倒是都察院中几个齐党的年轻御史还没发觉不对,跃跃欲试地想要出来打个头阵博个清名。

哪晓得这时站在朝臣最前列的首辅周延儒突然咳嗽两声,直接缓步站了出来持笏拱手道:“陛下用人有方,臣也以为新安伯乃是督师中原的最佳人选,至于担任次辅,虽说新安伯年纪尚轻,不过也不打紧。”

周延儒看了看身旁不远处的一个长脸短须的红袍官员,再次朝众人笑道:“魏师令才华卓绝,陛下不以其资历尚浅,便能委以重用,从这段时间来看,陛下识人颇准。新安伯数立大功,此次又是前去拯救危局,再怎么任职也不为过。”

魏师令就是魏藻德,这家伙也算是崇祯朝的传奇人物了。

崇祯十三年才中状元,今年的时候,因为建虏围困锦州和宁远,为了避免明军支援,特意派遣兵马骚扰京畿,崇祯因此向朝臣咨询兵事。

魏藻德就是这个时候凭着一张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获取了崇祯的信任,直接从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擢升为东阁大学士,成功进入内阁。

将来这位牛人还会更进一步,成为大明朝最后一任首辅。

刘锡命当时都忍不住感叹,谁叫人家口 活儿好呢,不过这事让他去干他也不会愿意,凭白得一个幸进的名头可太划不来了。

可惜魏藻德的人品就和崇祯的识人之能一样糟糕,李自成刚打进京师,这位首辅就屁颠屁颠儿的前去求官去了,可谓明末无耻文人的典范。

“可是,这总归还是要廷推一下吧?”,都察院的队列方向悠悠传出这么一句,也不知道是谁说的。

周延儒故作随意地往声音传来的方向瞟了一眼,朗声笑道:“廷推乃是在人选较多时才用,如今诸位大臣中可有人愿意接下去中原剿贼的大任吗,若是有的那便请站出来,老夫自然会奏请陛下廷推。”

此话一出,皇极殿内鸦雀无声。

中原现在糜烂至斯,人人都避之不及,谁还愿意到那里去。

周延儒毕竟是首辅,他一开口,基本上就将此事板上钉钉了,崇祯满意地看了看无人吭声的朝堂,越发觉得自己做的是正确的。

当即他便看向刘锡命道:“卿家所陈之事朕已全部准奏,等你从京营选好兵马,朕亲自为你壮行,祝你早传捷报。”

刘锡命挺身而出躬身束手,“臣必不负陛下厚望!”

人群之中,黄宗会和杜良骥两人隔空相望一眼,眼中全是忍不住的激动之色。

~~~

京师京营中。

身着大红蟒袍、威风凛凛的刘锡命在周遇吉、江德参等将官的簇拥下大步迈入京营大军驻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