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围攻武昌(三)



朝廷中关于武昌城破所发生的一切,刘锡命此时还不太知情,因为他已经离开邓州踏上了回家省亲的道路。

严格算起来,李自成等人之所以围攻武昌,还是因为他故意放水,让闯军所部南下。

不知道杨嗣昌如果地下有灵,会不会想要上来掐死他这个始作俑者。

不过想来就算他知道了也不会当回事,听到李自成等人包围武昌的消息,刘锡命反而还有些心中窃喜。

如果天下不乱,他怎么可能有机会出头呢。

自从派遣梁益智等人暗中资助流寇开始,刘锡命就已经在拨动天下这件事上越走越远了。

况且眼下大明内外交困,杨嗣昌虽然颇有才干,但是面对这种危局也只有败亡一途而已。

随着时间转到崇祯十三年底,来自刘家村的各类抗鼠疫药物和物资的到位,肆虐了中原近一年的鼠疫终于得到了控制。

在向朝廷呈报此事,并且为孙传庭、窦玉泉、顾炎武等数百人表功之后,刘锡命便动身返回四川。

在奏折中他专门点名了窦玉泉、雷洪等人的功劳,言明至此动荡之时,邓州等地生民安泰,赋税如常,足见其人有治政之才,理当特别拔擢。

特表窦玉泉为南阳知府,雷洪为邓州知州,另以南直隶丁卯科进士陈子龙不畏疫病,亲赴河南助疫,表其为内乡知县等等安排。

这一番安排在刘锡命看来,除了窦玉泉升任南阳知府一事有些为难以外,其他的应该都还好说。

加上此事他还专程找河南巡抚杨一鹏另外上了一道奏折,想来朝廷也不会专门驳斥掉两位高官的意见。

留下刘锡贤刘锡安两兄弟继续在邓州锻炼,刘锡命自己则带着妾室曹婉仪沿汉水北上到达汉中,再从利州一线返回顺庆。

“妹婿,我在这儿。”

洋县码头上,身着常服的谢文乐一脸兴奋地朝着船头的刘锡命大力招手。

刘锡命这一行浩浩荡荡数十条船,由不得他认不出来。

“哈哈哈,智障兄,不对,至正兄,三年不见,你更,丰润了啊。”

直接从船头蹦了下来,刘锡命当即便拿起谢文乐开起了玩笑。

两人不仅是郎舅关系,更是多年好友,自然没什么好客气的。

谢文乐也不怵刘锡命现在堂堂二品大员的身份,抬起一掌便捶在他胸口做出一副凶狠的模样。

“你个负心汉,说好的只宠纯熙一人呢,怎地在京师里又纳了一房妾室,看本大舅哥不教训教训你。”

刘锡命脸上尴尬一笑,“嘿嘿,这个嘛,岂不闻天下男人都会犯这个错乎?”

“哈哈哈”

谢文乐当然没有想要去管刘锡命家事的想法,朝着

向他施礼的曹婉仪点点头示意,搂着刘锡命肩膀便往洋县城里走去。

“走,也让咱们的刘中丞看看,如今我洋县是何风景。”

还真别说,一离开码头,刘锡命便仿佛觉得又回到了刘家村治下一般。

来往县城和码头的洋县百姓人来人往十分繁忙,刘锡命入目所见,百姓衣着最差的也是素色棉服,但也是衣着整洁,不见一点补丁,显然是用不着像别处大明百姓一般省之又省。

除此之外,洋县码头全都用木料搭建起了不少货摊,整个货摊四面通透,只有四周的几根柱子加上一个顶棚,看起来非常简陋。

但是就算如此,还是有大量的小商贩正在向过往路人兜售各式各样的货物。

见刘锡命仔细观察着这些摊位的建筑结构,谢文乐笑道:“这可不是我行懒政,实在是流寇过境太过频繁,要是修建得太好,一定会被他们抢掠烧纵,还不如这样简单一些,大不了被烧了再重新搭建就是。”

“眼下整个县内除了粮食、布匹等大宗货品全部控制在咱们手中以外,其余的小型商业活动已经放开了,准许百姓自行经营,从这一年的效果来看,对经济发展很有裨益。”

刘锡命闻言点头,随着刘家摊子的扩大,原本刘家村中坚持的纯集体化经济已经有些难以实施。

这里面的关键在于一个是信息流通不畅,刘家决策层无法对经济数据进行有效收集、判断和分析,进而选择最好的经济措施。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等到邓州、内乡等州县入手之后,刘锡命才赫然发现,刘家的人才体系无法支撑这样涵盖几个州县、数百万人口的经济体系运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