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金枝玉叶-第2/4页



  淑慎出生不久,她便随父亲胤礽一起,被幽禁在了咸安宫。

  十多年后,她的四叔胤禛继承了大清皇位,是为雍正皇帝。

  四叔做皇帝的第二年,她的父亲,废太子胤礽便死在了幽所。

  侧福晋唐氏殉情。

  淑慎公主被抱进了宫中,收为天子养女,重获自由。

  她成了大清国的公主,却是身份最尴尬的公主。

  许多人说,正因她的出生,为她的父亲带来了厄运,才会面临废黜的诏书。

  宫妃的冷眼,皇后若有若无的疏远,都让她心头扎针一般的难受。

  前朝那些惊心动魄的事儿,不是她一个小小女童的错。

  却样样后果都要她来承担。

  身在宫中,举目无亲,唯一庆幸的便是她的父亲从前和当今皇帝的关系尚算融洽,因此,皇帝待她还算不错。

  但是这种“好”,与皇帝对待和惠公主的“好”,自然是不能比的。

  很多时候,淑慎无比地羡慕和惠公主——生父是皇上最倚重的怡亲王,又时常进宫能见到她。

  无论是生父,还是皇帝养父,都对她无比照拂。

  像和惠公主这样,扯着皇上叔叔的手臂撒娇,是她根本像也不敢想的事情。

  和惠小心翼翼地起了身,沉默着站在一边,努力在脸上摆出微笑,融入这节日言笑晏晏的气氛里。

  她很清楚。大清国的公主,结局差不多都只有一个——和亲。

  远离京城,去那塞外和亲,和一个陌生的男人成婚,生儿育女,履行完大清公主这一生的使命。

  如果运气好的话,也许夫婿会年轻一些,脾气也温和一些;如果运气不好——嫁给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也不是不可能。

  前朝不就是有这样的前例吗?

  那位要出嫁的公主听说嫁的是个老翁,一把年纪,孙子都跟自己的年纪差不多大了,自然不愿意嫁。

  哭哭啼啼,寻死觅活,甚至以绝食来企图求得皇上改变心意。

  可最后,不也还是被塞进马车了吗?

  淑慎公主低垂着头,不敢想下去。

  她抬起眼瞧着和惠,心里是不可企及的羡慕——便是和亲,皇上和怡亲王,也会给和惠公主,选一个最好的归宿吧。

  天高气爽,一轮银盘不知不觉已经升得极高,整个紫禁城都被笼罩在一片轻纱也似的月光中。

  坤宁宫前院中亦设了小小拜月台。

  胤禛手中持香,与乌拉那拉氏站在一起,在一片香烟缭绕中,行了拜月之仪,这才转身示意大家入殿宽饮。

  一时间,众人跟在帝后身后,进了坤宁宫后殿。

  铺着锦缎的长条桌案是早就摆好的,上面放着各色茶果、冷菜拼盘,殿内皆垂着中秋红纱宫灯、月兔灯,殿里殿外,灯月交辉。

  七喜扶着吉灵落了座,张贵人坐在吉灵下首。

  侍膳太监见帝后坐定,便高举手掌,微微一拍手,示意送膳。胤禛见和惠公主赖在裕妃与皇后中间,不知说着什么俏皮话,只拍着手笑得前仰后合。

  淑慎公主一个人孤零零地垂首坐在远处,一个孤女,甚是可怜。

  胤禛微不可觉地叹了口气,出言温声道:“淑慎,你不常出来走动,今日同姐妹兄弟们说笑说笑,也是好事,来,坐到你皇额娘这儿来。”

  他说着,便转头对苏培盛低声道:“给淑慎公主添个小席面。”

  苏培盛连忙吩咐人去安排了,不一会儿,众人见皇帝举起酒杯,遥遥示意,便也都恭谨地双手端起面前的杯子,齐声谢恩。

  放下杯子,胤禛便提起了筷子,众人见皇帝终于动了筷子,便也纷纷开始用膳。

  因着有两位公主、两位小阿哥在此,妃嫔们不免问东问西,一时间席面上十分热闹。

  吉灵一边吃菜,一边和张贵人说着话,酒过三巡,只见七八个太监抬来了一架小小屏风,不一会儿,便有抱着乐器的三四个乐姬快步走了进来,影影绰绰地坐在屏风后面,人影并看不清,

  原来是席间上了宴乐,皆是宫廷内曲,丝竹管弦之声,呜呜咽咽,清幽深远。

  吉灵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却觉得十分动听,一时间,她听得出神,连筷子都忘了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