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巴格达(第十更)-第3/4页



  不过这一点遗憾并不会改变大局。

  正月三十,旭烈兀命令全军进攻。到了第三天的时候,阿只迷门的戍楼已经被郭侃的汉军完全摧毁,这几乎意味着城门旦夕可下了。

  但是旭烈兀又停了几天,劝降城内的哈里发穆斯台绥木。未果后,蒙军才于二月五日全面进攻,一举夺取了巴格达的整个东城墙,在城墙上筑垒、架砲。

  他们守城的技术可比巴格达民兵强多了,后者屡次试图夺回城墙都被轻松击退。

  在这样的情形下,城中人已成瓮中之鳖,穆斯台绥木不得不带着家人和贵族出城投降。

  然而。

  ……

  “阿剌哪……我做了什么啊……”

  穆斯台绥木被绑在一根柱子上,痛苦流涕地看着陷入烈火和哀嚎中的巴格达城。

  蒙军士兵一个个红着眼,冲入失去抵抗能力的城中,地位较高的蒙古士兵直接朝着城内最宏伟的建筑去了。他们冲入一间间寺庙、宫殿、大学和图书馆,抢出最值钱的宝物,拿不动的东西就直接烧毁,无数珍贵的典籍、艺术品和建筑就这么消失了在烈火中。

  剩下的仆从军吃不到头啖汤,于是蛮横地闯入一户户民居,杀死屋子中的男人,凌辱屋子的女人。精美的瓷器和玻璃器被砸碎,美丽的丝绸和毛毯直接扔在血泊中……入侵者只带走最值钱的贵金属和宝石,往往还会顺手将屋子一把焚毁。

  天堂般的巴格达城在沦陷后变成了地狱。

  蒙军早已做好了合围,根本无人能逃出去。数十万市民死于这场大屠杀之中,其中包括天方文明大部分的精英。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开始讨论理性的价值,开始将教义向着更宽松的方向解读,对异教徒有包容的传统,同时在数学和艺术上做出重要的贡献。在这个时代,这无疑象征着智慧的光辉。在此之后,天方文明开始陷入沉沦,巴格达或许能够恢复商业上的繁荣,但思想上的繁荣再也找不回来了。

  穆斯台绥木本人,在被强迫观看了巴格达的惨剧之后也被处死。为了给他一个符合哈里发身份的处刑方式,旭烈兀命人将他裹在华丽的毯子中,由马践踏而死。

  历经五百余年,传承三十七代,曾经一度地跨欧亚非三洲,被中国人称为“黑衣大食”的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就此灭亡。

  1258年又是不平静的一年。

  这一年,不但西方的巴格达毁于战火,东方的大宋也遭受了蒙军的全面进攻。

  二月,蒙哥率大军亲征四川。

  二月,宋军意图收服成都,战败;成都东侧云顶山要塞的宋军守将、当初曾经陷害了余玠的姚世安,向蒙军投降,自此整个成都平原落入蒙古之手。

  二月,安南国向蒙古投降,蒙军得以打开了从西南向南宋进攻的道路。

  四月,李璮攻占淮河之畔的涟水城。蒙古亲王塔察儿率军直逼淮东。

  不仅西边的巴蜀和东边的淮河流域发生了战争,蒙哥汗之弟忽必烈也在组织一支大军,试图南下中原、剑指长江中游。

  只要任何一点完成突破,南宋就危在旦夕了!

  ……

  但这一切跟东海人没什么关系,他们刚刚在这个世界的偏僻一隅扎下脚跟,还在懵懂地探索着这个世界的生存规则,国家兴亡什么的实在太遥远。

  此时的东海地区。

  金口区上空,几道黑烟正飘起来,十几个工人合力,把一大锅红得发白的铁水注入砂模中。

  平原区的海岸和内河上,一艘艘小船忙碌地运输着物资,新来的水手笨拙地操着帆,不时惹来老水手的呵斥。

  陆上纵横的道路中,大大小小的木制四轮车南来北往,不时有两辆相向而行的四轮车相遇,然后驭手们默契地同时向右避开。

  阔马区南边的崂山上,一组组的伐木工人砍下数十年的参天大树,然后运到北边初具规模的工业区,加工成船只构件或者木制器械。

  城阳区的工坊已经扩大了几倍,上百名附近的雇工在此工作,以个人作坊难以想象的速度高速生产着常见的商品。

  东海堡的学堂中,读书的小学生已经增长到了一百多人,正懵懂地学习着与传统经典完全不同的知识。数年之后,他们将意识到这些知识的力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