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山东的世侯们-第3/4页



  不过姜房十几年前去世,万户职位由他的儿子姜思明继承,姜思明没他爹那么硬气,对李璮还是比较顺从的,李璮几次出征,他都派兵协从了。当然,事关胶州海关这种根本性的问题,姜思明还是不愿意退让的,他和李应在胶州明争暗斗,冲突一直延伸到即墨的程从杰和陈山身上,连我们也差点卷进去。

  后来李璮反叛,姜家自然没有跟从,不过姜家的几个领地都是李璮进军的必经之路,他们的下场大概也不会好。”

  统合部的几人交头接耳,似乎在交流意见。

  “然后是西边的济南张家、东平严家,先说这严家。

  严家起于严实。严实是金末泰安一游侠,金末乱世中,他也拉起了一支队伍,不过并没有像别的起义军那样四处攻略,而只是守住家乡,维护秩序,所以后来被金朝看中,升为百户。

  后来严实随张林投降了南宋,之后四处扩张地盘,成为一方军阀。

  再后来,金朝过来讨伐,严实抵挡不住,向南宋求援,南宋不理他,没办法他只能投降了蒙古人。

  投降蒙古之后,严家军的战斗力骤然提升了一截,之后跟着蒙军四处征战,立功不少,严实被蒙古人封为东平府万户。

  东平府位于泰山西南,梁山泊旁边,后世的济宁附近,本来是山东最富裕的地区之一,著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织品生产基地。不过被蒙古人劫掠之后惨淡不少,大量农田荒废,大量人民被掳掠为奴。严家在东平府恢复生产,解放奴隶,最终重新恢复了东平的繁华。

  严实去世后,位子传给长子严忠济,也就是现在的严家主事。严家后来参与了镇压李璮,不过李璮之乱后,忽必烈开始削藩,不断减少世侯的权力,即使严家出过力,也被他不断折腾,最终衰落下去。”

  “然后是济南的张家,张家起于张荣。张荣起家过程与严实相似,都是在金末起兵,割据一方自保,不劫掠而是维护秩序。

  不过张荣比较有节操些,他占据了济南府和周围一片领地,却不轻易投靠某个势力,一旦金朝或蒙古来讨伐,就坚壁清野上山打游击。

  直到后来,严实和周围的势力都投靠了蒙古,张荣孤立无援,只能也投降了蒙古。投降之后,成吉思汗特意召见了他,问他为什么敢屡屡对抗蒙古大军,张荣此时还特别嘴硬,说‘要不是山东其他部分都被你占了,我还想接着抵抗呢。’

  这成吉思汗果然是一代天骄,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而很欣赏他,加了他一个什么大夫,还有山东行尚书省、兼兵马都元帅、济南知府什么的。张荣或许是以为终于遇到真命天子了,从此对蒙古人忠心耿耿,不断随蒙古人征战,屡立战功。

  张荣生了一堆儿子,很多都是宋末元初鼎鼎大名的人物,比如张邦昌、张邦彦、张邦宪等等。也就在这几年吧,张荣差不多六十岁了,就申请退休,把位子传给了长子张邦杰,张邦杰早死,又传给了孙子张宏。

  李璮反叛前,与多个世侯暗通款曲,但谈到张荣这边的时候,张荣根本不理他,连送过来的马蹄金都不收,还将李璮意欲谋反的事情报告给了忽必烈。所以李璮起事之后,第一个就朝张家下手,攻占了他的老巢济南,屠掉了张家不少族人,只有张荣带着孙子张宏仓皇逃出来。

  此后张荣卖力组织围攻李璮,拿出私财犒劳各方军队。李璮之乱后,张荣又是第一个奏请忽必烈削藩,并且很有觉悟地申请从自家削起。

  ……这张荣,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他。按后世的看法,他是个铁杆汉奸,但按传统儒家史观,他可是个大忠臣,大能臣。他未曾受过金、宋的恩典,对蒙元算是从一而终、不仕二主,忠心耿耿,还主动为君分忧,所以算是人臣的典范;他上马能掌军,屡立战功,下马能治民,济南府在他的管理下欣欣向荣,在中央的考核中屡次居于全国首位,又是一等一的能臣。

  唉,人是复杂的啊。”

  总之,目前山东地区就是由这三家世侯分治着,东海商社日后无论要采取什么策略,都免不了与他们的势力接触,因此必须尽可能地了解他们的信息才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