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任务(二)



  李牧似乎有些不理解,他愤怒的说道:“他们不是一个团队吗?怎么可以这样轻易的丢下自己的同伴。”

  小艾脸上出现了与他年龄不符合的成熟说道:“团队?可不能这样说,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因为许多目的才聚拢到了一起。”

  “比如刚刚画面当中那两个穿着黄蓝相间登山服的人,那是职业的登山向导,给钱就愿意陪你一起登山,还有其它的几位,是在网上认识的登山爱好者,大家一起结伴来到这里攀登,没想到在攀登过程中突然遇到暴风雪,而不得不紧急撤离,而这位队友显然被迫的被队友放弃。”

  李牧还是不能理解:“毕竟这也是一条人M啊,就这样被放弃了?”

  小艾继续说道:“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这些队伍大多时候也不会主动放弃身体不适的队友,但现实往往很残酷,如刚刚画面中那样,暴风雪的突然来袭,显然让这些人无暇顾忌其他人,生病的队友此时就是一个累赘。萍水相逢的爱好者就不用说了,犯不着为此而搭上自己性M,登山向导也在金钱和生命面前做出了选择,钱再多也得有命花才行。”

  “而且登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往往还不只是暴风雪,即便天气允许,他们也很难将一个身体不适的人给带回来,主要还是受到了地理因素的限制。”

  “许多地方本来就不好走,即便是一个正常人走过也得小心小心再小心,何况还得带一个活人,在高海拔地区,极低的氧气含量适得人们干一件小事都得花费比平时多几倍的体力,身上要是再背一个人的话,说实话,和背一辆小汽车没什么区别。”

  听完小艾的话李牧也沉默了,确实,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敢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赌不起。

  经过小艾这么一说,李牧也明白了登山过程中的艰险,哪怕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还是不能保证自己的绝对安全。

  他又继续问小艾:“那攀登玉龙雪山的难度为什么比起珠峰还要大?毕竟两者无论是在海拔还是知名度上面都有着比较大的差距。”

  小艾凯凯而谈:“首先珠峰虽然做为世界第一高峰,在全世界的攀登爱好者当中享有盛名,但是珠峰的商业攀登条件已经非常成熟,当然商业攀登主要还是以尼泊尔一侧南坡为主,原因也很简单,一是当地政府和居民能够靠此增加一大笔收入,像攀登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设备多半是由当地人给背上去的,还有就是尼泊尔一侧的地形比较适合攀登,难度并不大。”

  “并且攀登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南坡攀登为例,攀登者可以先到昆琼休整,海拔为3800米,再上到罗布崎峰大本营休整,此时的海拔为5200米。”

  “之后攀登上罗布崎峰峰顶,此时海拔为6100米,到达罗布崎峰峰顶大本营,休整之后向2号营地出发,2号营地的海拔为6400米。”

  “2号营地到3号营地算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意味着攀登者将从6400米海拔攀升至3号营地的7100米海拔,在3号营地住一晚之后登山队会选择退回2号营地,再退回珠峰大本营进行休整,同时开始准备下一轮的冲刺登顶。”

  李牧问道:“为什么要退回去?不能一口气直接上去吗?”

  小艾并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了李牧一个问题:“人为什么在跳跃之前会有一个下蹲的动作?”

  李牧不加思索的答道:“当然是为了蓄力。”

  话音刚落,李牧算是明白了,人在跳跃之前的下蹲是为了蓄力,而登山队在冲刺之前选择回到大本营也是为了“蓄力”。

  小艾的回答也印证了李牧的猜想:“第一轮的攀登是为了让登山队员提前感受一下高海拔的环境,在打预防针的同时也给队员重新选择的机会,毕竟每个人的身体情况有所不同,既然都来到珠峰脚下了肯定是抱着登顶的意向来的,但实际情况可能并没有想的这么乐观,没有真正切身感受过这种感觉许多人是不愿意主动放弃的。”

  “同时返回的目的是为了恢复体力,为接下来的冲刺留下足够的能量,毕竟在那种地方,前进一小步需要的体力可能是平时的几十倍,对身体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