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谁能保佑-第2/3页



  湛然大师(711—782),唐代天台宗高僧。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17岁的他游浙东,寻师访道。三年后,求学于天台宗八祖左溪玄朗(673—754)门下。玄朗知为道器,诲以所传天台教观大旨,其后十余年间专究此学。天宝十三年(754)玄朗圆寂。当时禅宗、华严宗、法相宗等佛教名僧辈出,各阐其宗义,而天台宗义理深奥。初学者有困难,信徒不多。湛然大师以中兴天台宗为己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天台三大部《法华玄义》、《法华义句》、《摩诃止观》作了注释,共十万言,显扬宗义,并提出“无情有性”的理论,认为一草一木、一砾一尘,皆有佛性。从此,天台宗得以复兴,信徒日渐增多。

  传灯法师(1554—1628),明代天台宗高僧。明万历十四年(1586)入天台山,住持高明讲寺。他为弘扬天台宗,中兴高明寺,历时40年,耗尽了一生心血,最后圆寂于台山,埋骨于台山,法乳广被,令人敬仰,后人称他为“智者大师再来”。传灯大师在世时对天台宗、净土宗和华严宗的各种经典均有深入研究。佛学著作甚丰,如《法华玄义辑略》、《圆通疏》、《天台山方外志》、《幽溪别志》等近30种。其中《天台山方外志》三十卷,对天台山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灌顶、湛然、传灯这三位大师都为天台宗的传承、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路上,杨岚有怨言,唐诵诵说,这三位大师也是神明,我们不拜就有厚此薄彼之嫌!

  到了墓旁,唐诵诵惊住了:那个该千刀万剐的卢波出现在传灯大师的墓前。

  难道这是在梦境中?她又眨眨眼:他转过身也看到了她……

  是的,还是那带有磁性的成熟男子的中音:“诵诵……真是你……诵诵……”

  唐诵诵恨不能上前抽他耳光,但她清醒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平缓一下情绪,严肃地说:“你认错了人!”

  “对不起,您一定是诵诵的妹妹诗诗吧……”

  “是的……是的……”杨岚迫不及待地,“您是——”

  “阿姨,我是上海来的卢波……阿姨,过去我太对不起诵诵了……这次我来天台就是诚心诚意要接诵诵去上海做我的太太……”卢波激动地说:“真是神灵啊,刚才,我在寺内向老僧打听传灯大师的墓,老僧赠我一首偈诗:‘不出漫漫草路遮,出门犹更隔天涯。回机踏看通霄路,何处青山不是家?’果然,能在这里遇见你们……阿姨,诗诗小妹,你们一定要劝劝诵诵,成全我们……”说罢,跪到杨岚和诗诗面前。

  原来,卢波遇到“诵诵”拒绝后,没有回上海,他想在天台山静静心,因为一回到上海又会被繁文缛节与枯燥乏味的数字困扰,尤其是那些拜金女,扰得他更加空虚……天台的自然山水与大小寺观,使他感受到一个和美的世界:万物皆有性,谁也不犯谁……同时,他可以借此机会净化心灵,祈求神灵保佑……这些年来,他在商场打拼,总感到心慌,而对唐诵诵的那段情,更让他终生难忘……昨天,他到高明寺,又夜宿高明寺。今天就到这里拜谒传灯大师,想不到能在这里又遇到“唐诗诗”家人……

  唐诵诵上下打量着卢波,心想,这种巧遇难道是天意?果真如此,那么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一切都是个谜吧……唐诵诵又不知道为什么一听到他的声音仍会有心跳的感觉,难道——唐诵诵告诫自己现在切不可转过角色。

  杨岚想得没那么多,她马上说:“你这个骗子、流氓,老娘正要找你,你说你坑害了我女儿,你怎么补偿?”

  卢波抬起头,说:“阿姨,您说怎么补偿就怎么补偿,只要她满意……”

  杨岚说:“看你态度诚恳,起来说吧。”

  “妈,他对姐姐的伤害是什么物质都补偿不了的!”唐诵诵瞪眼道。

  卢波站起来看她,她连忙别过脸。卢波说:“诗诗小妹说得对,我现在就是把整个公司都给阿姨,也补偿不了我的罪过,所以今天在这里碰到你们也是神灵保佑,我只希望,诵诵能原谅我,重新接纳我……”

  杨岚说:“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到处游山玩水?为什么不去向我女儿认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