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融(坑)资(钱)计划 下-第3/3页



  “所以第三类投资者是我们的首选。”

  罗杰立刻就明白了这一类资金来源的好处。

  隔行如隔山这句话,在任何国度、任何行业都适用。

  来自乐坛之外的资金,至少大多数情况下,都很容易做手脚。

  或者说,光明正大地坑钱,他们都未必能够看得出来问题出在哪。

  “最后一种呢?”

  罗杰好奇地追问道:“第四种是不是比圈外资金还要合适?”

  “不。”

  西奥多面色古怪地摇了摇头:“最后一种是洗钱,这种资金绝对不能碰。”

  和任何利润庞大的犯罪行为一样,洗钱,在全世界范围之内,都是一个庞大到超出任何人想象的产业。

  任何可以迅速洗白大笔资金的投资,都是需要洗钱的人所追逐的。

  只要亏损得不严重就好,若是能够盈利,那简直是梦寐以求的好事。

  对资金消耗巨大的娱乐圈,正符合这样的条件。

  资金流动频繁、收支庞大、相对不那么正规的项目难以确切统计真实的财务情况等等……

  以乐队现在每张专辑的资金流动量,如果联系上某个“dìxiàqiánzhuāng”,对方必然愿意付出高昂的代价。

  但这却是乐队不会,也绝对不可能去做的事情。

  “……”

  罗杰沉默了片刻,点点头:“确实不能碰。”

  在法律框架之内坑投资者的钱是一回事,涉及非法的资金渠道,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不说名声上的影响,单单只是法律方面的风险,就完全无法和预期的收益相提并论。

  “róngzī渠道是最大的难点,其实只要这一个问题解决了,其它的都是小问题。”

  西奥多看到罗杰已经读完了文件,适时地开口道:“不过,如果你真的决定这么做的话,最好咨询一下律师和会计师的意见。”

  律师自然不必多说,要做到光明正大地坑投资人的钱,又不触碰法律的界限,律师的作用必不可少,而且相当重要。

  至于会计师,账目做得漂亮与否,则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利润”。

  这可是实打实的利益。

  至于说坑人……

  音乐人的事,那能叫坑吗?

  罗杰放下手中的文件,端起咖啡杯喝了一口。

  苦涩的味道,让罗杰的注意力前所未有地集中起来。

  对于所谓咖啡提神的说法,罗杰一向认为这是心理作用而非生理作用,就跟抽烟差不多。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心理作用确实简单而有效。

  刚刚看过的这份文件快速在脑海中过滤了一遍。

  二十世纪娱乐只是一家小公司,没有遇到过需要依靠róngzī来完成项目的情况,即使偶尔缺钱,也都能依靠贷款和股东输血渡过。

  因此,西奥多并没有实际操作这类róngzī的经验,在文件中所讲述的大多只是理论上的操作方式。

  尽管许多事情还需要向律师、会计师咨询以后才能了解,甚至还要做更多的调查,但这并不妨碍罗杰做出判断。

  这样的róngzī模式,绝对是可行的。

  按照当前乐坛的主流模式,大多数投资者不可能拿到专辑的任何版权,仅仅只享受分成。

  分成的范围也未必是全收入分成,具体要看谈判的结果,可以少到仅限于专辑销售,也可以加入版权开发分成。

  而且通常情况下,这个分成都有一个明确的期限,同样也是看谈判的结果。

  乐坛的主流,是在三到五年之间,超出之后,后续的一切收益都和投资者无关,归版权方所有。

  事实上,哪怕不去考虑坑钱的问题,这种操作模式,也是对乐坛的发展十分有利的。

  虽然说已经成名的明星,出新专辑的风险相较于好莱坞电影来说低到不可思议,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任何风险。

  接受外来资金,可以在转嫁风险的同时,极大地缓解自身的资金压力。

  哪怕仅仅只是为了这一点,付出一定的利益,也并非不可接受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