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忙里偷闲



  麴义很苦恼。

  与韩馥翻脸之前他经过反复琢磨,多少次夜里睡不着,大把大把掉头发,终于下定决定尽力一搏。

  事件的发展完全印证了他的推测,韩馥根本不堪一击,仓皇逃往邺城,将油水丰厚的巨鹿留给了麴义。

  接下来的事情可以完全用一句峰回路转来形容。

  袁绍突然插手冀州事务,打了麴义一个冷不防,不得不紧急中止继续攻击韩馥,抽调兵力东行,以抵抗来自渤海的敌军。

  原本麴义并没有将袁绍放在眼里,在他的认知里,这些世家子弟大多浮夸成风,谈论起天下大事来头头是道,真正一上手绝对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

  谁想袁氏嫡子果真名不虚传,战场上虚虚实实的手腕玩得炉火纯青,没等麴义想明白是怎么回事,便陷入了突如其来的围攻之中,咬牙支撑了两天天夜,不得不率军退回巨鹿城中,借助高大的城墙苟延残喘。

  被困巨鹿城中,麴义先后收到了三封劝降信。

  第一封是袁绍送来的,他向麴义保证,只要麴义打开城门投降,袁绍担保麴义一个巨鹿太守的职务,而麴义只需要付出对袁氏家族的一片忠心。

  第二封是公孙瓒秘密送来的,信中称公孙瓒的亲弟弟公孙越已经率军秘密进入中山郡境内,中山北方毗邻公孙瓒的老巢北平,南方则与巨鹿城辖区接壤,也就是说,只要麴义肯向公孙瓒低头,援军旦夕可至。

  第三封信的主人则是麴义万万没想到的,早已翻脸成仇的韩馥给麴义写了一封情真义切的和解信,信中言道,只要麴义甘心情愿交出冀州都督之职,则双方的关系依然可以回到最初的状态。韩馥给予麴义充分的信任,麴义成为韩馥手中最锋利的那把刀。

  麴义陷入了迷茫之中。

  哪里出问题了,明明占据了绝对的上风,眼看就要拿下多半个冀州,实现独霸一方的梦想,却在一夜之间风头转向,上下左右四面皆敌,除了最西面的并州与东南方向的清河没有发兵来攻,西南方向的邺城、正北方的常山、东北方的中山、正东方的渤海同时发难,打了麴义个措手不及,损兵折将之下不得不逃回巨鹿城中。

  如今三方皆向麴义伸来了橄榄枝,就连麴义自己都不知该如何选择。

  “报~~~”

  堂外传令兵飞速跑来,在堂前台阶上跪倒禀报:“启禀大都督,渤海军淳于琼部突然猛攻我城东门,此时战事正紧,东门守军请都督前往督战。”

  麴义纵身跃起,咬牙切齿地暗骂一声,命人抬叉备马前往东门。

  袁绍绝对是为了给麴义增加压力,这才命淳于琼强攻东门,除非麴义现在便开城投降,不然双方一定会相互摸一摸虚实,才会继续谈判。

  另外,麴义尚且不知道中山郡内烽烟四起,公孙越与袁绍身边大将蒋义渠各统兵马,相互厮杀,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来了。

  至于原本秘密潜伏于中山郡内的公孙越为什么会被蒋义渠莫名奇妙地遇到,这就要说一说某位不良太守暗地里玩的阴谋诡计了。

  林峰把他在游戏中刻意记下的驻扎或行军于冀州境内的各家部队随手标注出来交给了荀彧,荀彧又把这么一份近乎于常人不可能得到的情报交与沮授田丰二人之手。

  沮授与田丰差点当场被吓尿。

  地图上标注的各支军团,数据十分详尽,从军团人数、统领人选、驻扎方位等等,应有尽有,不象是一份侦察情报,反而象是一张作战计划。

  对于身为高级谋士的沮授和田丰来说,拥有这么详细的敌方情报,那么未来将不会有打不赢的仗,哪怕以少打多,也可以从容布置出覆灭来敌的埋伏圈,纵使全歼也并非不可能。

  至此两人对投身平原一事再无芥蒂,开什么玩笑,看看太守手里这支情报部队的实力,咱家太守,不,咱家主公日后的成就能小得了?

  还是那句话,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沮授与田丰对望一眼,开始庆幸自身能有机会加入平原集团。

  正是由于这份详尽情报的出现,冀州大战才会象现如今一般乱成一锅粥,公孙越与蒋义渠才会提前在中山开战,袁绍也不得不提前强攻巨鹿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